文明“潮”起 “涌”動宿州
全域文明 亮點紛呈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我市各縣區著眼提高文明程度和群眾文明素質,圍繞文明素養提升、人居環境改善等方面積極行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扎實有序、成效顯著,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碭山縣將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貫通融合,今年以來聯動團縣委、縣婦聯等部門,組織開展“躬行計劃”“溫馨春運·文明相伴”“暖冬行動”“夏送清涼”等活動700余場次。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向村莊、集市末梢延伸,廣泛開展“和美集市”等文明實踐活動,把便民惠民活動送到群眾身邊。
蕭縣深入挖掘和運用本地紅色文化、孝善文化資源育人功能,依托“中國書畫藝術之鄉”文化底蘊優勢,緊扣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大喇叭”、微信公眾號及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載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深挖本土優秀文化資源,依托皇藏峪景區、龍河藝術空間、葡堤原鄉、丁里知青園、水墨圣泉古鎮等陣地資源,舉辦融合文藝活動和理論宣講的文明實踐活動,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讓群眾切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
靈璧縣組織黨員干部、學校教師、鄉村醫生、鄉賢能人、農村文化帶頭人和農業科技人員、法律服務人員,以志愿者身份陸續加入“傳化講堂”,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大鼓、琴書、快板、三句半等形式,開展移風易俗、非遺傳承宣傳宣講,為基層矛盾化解和社會穩定探索新的解決途徑。在19個鄉鎮和開發區建立打造“民星大舞臺”“蘭亭大講堂”“萬廣說事”“小石談記”“虞花講臺”“七彩講堂”等一批基層宣講品牌,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常態化開展理論宣講、紅色文化教育等,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鮮活的案例,以鄉音傳鄉情,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打造鄉村文明新氣象。
泗縣結合各居民小區實際推廣開展“圍樓夜話”群眾性活動,梳理解決群眾訴求,通過打造群眾眼中的一個個“小確幸”,搭建起老百姓生活中滿滿的“幸福感”。創新初電、初網、初信、初訪、初接、初辦“六初”工作法,建立鄉賢服務工作站、人民矛盾調解室等載體,推動群眾“急難愁盼”在“家門口”解決。
埇橋區組織發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進鎮村、進街道社區、進企業、進單位開展事跡宣傳宣講、報告會。發揮文明家庭示范帶動作用,組織開展好家風建設、移風易俗、典型事跡宣傳宣講等主題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接地氣、群眾樂于參與的家風故事會、親情互動會、朗誦比賽等活動,傳遞文明理念。
從“環境美”到“生活美”,從“一抹志愿紅”到“滿城文明風”,宿州的文明成色越來越足。展望未來,我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之花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30屆碭山采梨節開幕 09-15
-
21至7月宿州市新設各類經營主體42602戶 09-12
-
3
-
4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08
-
5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05
-
6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