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潮”起 “涌”動宿州
為民惠民 共治共享
“現在,路面干凈整潔,綠化也做得很好,走在街上,看著身邊的每一處風景,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無限熱愛。”說起家鄉的建設發展,市民李先生深有感觸。
建設文明城市,最重要的指標是民生,最重要的標準是民意。我市始終把“為民、利民、惠民”的理念作為文明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針對城區部分片區車位供應不足、小區車位利用率低等相關問題,2022年以來,我市通過挖掘公園地下空間、橋下空間、邊角地塊建設智能停車樓、公園地下停車場等,提供更多公共車位。今年,相關部門繼續結合新區建設和舊城區改建,通過住宅小區和公共建筑配建,利用新增建設用地、征遷騰退土地新建等方式,統籌推進停車場建設,方便市民停車。
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文化活動這味“調料”同樣必不可少。聚焦群眾需求,創新實施“鄰里集市”文明實踐項目,利用周末、節假日,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把“鄰里集市”搬到群眾“家門口”,提供黨的政策宣講、非遺文化展示、義務理發、健康義診、磨剪子菜刀、修理電動車及小家電等10余項便民服務,傳遞黨的聲音、弘揚非遺文化、解決群眾實際問題,受到廣大市民的歡迎和喜愛。全市130個公共文化場館全部對外免費開放,市體育館、科技館、檔案館、城市規劃館、美術館等地標性建筑相繼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
持續鞏固深化文明城市建設成果,常態長效確保文明建設縱深推進。選優配強“市民巡訪團”,對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公共文明等工作“挑刺找茬”、宣傳引導,充分吸收群眾意見建議,廣泛引導群眾參與監督,進一步匯聚了全民合力。
典型帶動 新風勁吹
房前屋后寬敞明亮、綠意盎然;鄉間道路平坦整潔,通到村子每一戶人家;文化廣場上,村民三五成群在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享受閑暇時光……走進蕭縣白土鎮張村,一面環山,一面環水,山水相依,景田相望,一派和美鄉村的景象映入眼簾。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張村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產業+文旅”的發展模式,以“一村一品”葡萄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把文明村鎮創建作為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重要舉措,組織開展留守兒童系列讀書活動、法律知識講座、綠書簽活動,向應屆大學畢業生發放助學金,開展留守兒童假期托管,舉辦重陽節“百人宴”,做好“一老一小”關愛服務,形成爭創優秀、和諧鄰里的良好鄉村風氣。
近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主流價值觀構建道德規范、強化道德認同、指引道德實踐。開展好文明單位、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校園等選樹活動。大力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放大“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響力。
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國好人榜”發布儀式暨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在黑龍江省伊春市舉辦,25載守護烈士陵園的埇橋區蘆嶺鎮丁橋村村民盛志席榮登“中國好人榜”,“好人榜”又添新成員。
我市好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與全市上下積極營造學習、崇尚、爭當好人的濃厚氛圍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市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創文明城”和“育文明人”相融并進。建立先進典型示范庫、培育庫,打造先進典型培育的“蓄水池”,構建梯次培養鏈條,深入挖掘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先進事跡,講好感人故事。通過報、網、端、微、屏等全媒體傳播矩陣,宣傳展示好人模范先進事跡,建成線上線下“宿州好人館”,推動好人模范學習宣傳向基層走、向網上走、向心里走。邀請好人模范參加節慶活動,組織體檢、走訪慰問,鮮明樹立德者受尊、崇德向上良好風尚。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第30屆碭山采梨節開幕 09-15
-
21至7月宿州市新設各類經營主體42602戶 09-12
-
3
-
4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08
-
5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05
-
6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