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江淮·創新之問丨銳意改革激發藥都新動能
機器轟鳴、車輛穿梭、工人有序作業……仲秋時節,位于亳州市譙城經開區內的安徽中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獸用中藥提取物項目建設正酣。
“在政府幫辦人員的指導下,各環節無縫銜接,工期縮短近半。”現場施工負責人瞿釵仁說。項目啟動初期,企業曾為審批流程犯難。經開區幫辦團隊主動上門,提供“一站式”代辦服務,僅用3天就完成了原本要用近一個月時間才能辦完的開工手續。
“企業只需專注建設,其他事交給我們。”代辦員魏錚介紹,從土地勘界到水電接入,最多可代辦42項業務,真正實現企業“少跑腿、快發展”。
中欣堂項目的快速推進,是亳州市創新為企服務、以數字化賦能招商引資“陪跑共創”行動的一個縮影。
面對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新形勢,亳州積極探索招商引資新路徑,聚焦企業項目建設與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堵點,創新實施“陪跑共創”行動,安排專人為項目提供全流程跟蹤服務,讓企業從繁瑣手續中解脫出來,專注建設和運營。
亳州始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促進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聚焦首創性、差異化改革,堅持“小切口”惠及“大民生”,打造具有亳州辨識度的改革品牌。全市每年推進200多項改革舉措,其中原創性改革占比超過40%。
“我們既承接好上級改革任務,也自主謀劃符合亳州實際的改革項目。今年全市實施113項改革,其中自主謀劃53項,占比46.9%。”亳州市委改革辦負責人盧健介紹。
改革已成為亳州的一張“金名片”。近年來,該市以首創性突破制度瓶頸,以差異化激活區域特色,創新“四重一創”、重點改革任務清單等工作機制,形成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原創性改革成果,獲評全國新時代10年地方改革與發展深度融合特別案例,連續7年有改革案例入選全國年度典型案例。今年以來,該市創新推出的中藥飲片信息化追溯系統建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征繳“聯辦走廊”和“耐心服務”企業工作機制等15項改革在全國、全省推廣。
■ 本報記者 任雷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政府與浙大一院就宿州分院開業事宜進行座談 10-05
-
2
-
31至8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28.70億元 09-30
-
4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5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6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