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鏈增效 做強農業特色產業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堅決扛穩糧食安全責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銅陵市立足特色資源稟賦,重點發展“一塊姜、一片茶、一粒米、一朵花、一頭豬、一只蟹、一條魚”特色產業,每個產業制定一份發展規劃、一份產業鏈圖譜、一份政策支持體系、一份要素支持清單,以“四個一”機制推進農業特色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鏈條化發展,持續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今年上半年,銅陵市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6.25億元,同比增長4.1%。據銅陵市農業部門數據,該市“七個一”農業特色產業上半年綜合產值達25億元。
銅陵白姜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銅陵“八寶”之一,其種植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8月10日,記者來到銅陵白姜核心產區之一的郊區大通鎮大院村,在“山禮鄉村會客廳”看到不少前來休閑觀光的游客。在會客廳里吃一口白姜、品一杯香茗,白姜的脆嫩多汁與綠茶的清香鮮爽交織,帶給人獨特的味蕾體驗。
“山禮鄉村會客廳”由返鄉創業青年胡婷婷和愛人程陵一起打造。這個由山村老屋改造而來的小院,如今不僅可以供游客吃姜品茗,還設有包廂雅座,供游客品嘗農家美食。
“餐飲方面,最近周末日接待量在30桌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60多桌。”胡婷婷表示,今年新鮮的銅陵白姜即將上市,最近在忙著訂包裝、對外預售,“9月和10月是白姜上市大忙季,前來探訪、購姜的人會更多,要提前做好準備。”
“振院”“山禮”“通院”“佘太太”……走入大院村白姜展銷中心,這里展示的銅陵白姜品牌有將近20個。大院村黨總支書記徐振武告訴記者,該村深耕“一塊姜”,如今已有白姜經營主體近20家,同時策劃文旅活動、扶持“山禮”等龍頭企業,實現白姜產業年綜合產值3000余萬元。
“一塊姜”紅火了一個村、興旺了一個產業、形成了一個鏈條,這是銅陵市延鏈增效,激活農業特色產業引擎的縮影。
銅陵放大特色優勢、延伸產業鏈條,依托銅陵白姜開發出80多種不同口味的產品,全產業鏈年產值約10億元,姜農人均年純收入達25700元;結合樅陽縣已有基礎,擴規模、塑品牌,推動樅陽白茶經營主體發展至70余家,年產值達5億元,8000余人捧上了“茶飯碗”。該市的“銅陵鳳丹”“樅陽黑豬”“樅陽大閘蟹”“大口黑鱸”等產業均實現健康發展。
將農業發展與文旅結合,走農文旅融合發展之路是農業提效的重要方式。銅陵每年舉辦白姜文化旅游月、鳳丹文化旅游月等活動,各區縣、鎮村也紛紛以茶文化旅游季、桃花文化旅游季等方式謀“出圈”、攬游客。該市還將特色產業納入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相關規劃,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產業村,目前已培育出以鳳丹、白茶等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8個、省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有26個。
“我們還依托特色農業資源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園區。”銅陵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程志華表示,該市已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6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個,實現“一縣一園一平臺”;義安區天門鎮、郊區大通鎮(白姜)相繼獲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樅陽縣、郊區稻米產業獲批創建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今年力爭實現‘七個一’特色產業產值超60億元,同時依托龍頭企業、農業園區推動銅陵十大綠色食品產業實現全產業鏈產值200億元。”
記者 劉洋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楊軍在埇橋區開展帶案下訪 08-13
-
2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3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4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
-
5
-
6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