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向新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8月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亳州市立足資源稟賦,堅持“科技創新、產業向新”導向,力促傳統藥企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模式煥新,全力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全國中醫藥產業高地、中醫藥進入國際市場的“橋頭堡”。近日,亳州醫藥集群入選2025年度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
作為亳州的金字招牌和首位產業,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牽動全局。
8月5日一大早,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交易大廳內已然人聲鼎沸。入口處的智能大屏實時跳動著藥材價格與供需信息,2800余種中藥材在8000多個攤位上擺開,藥商們穿梭其間,詢價、記錄,掃碼下單……
“放心選,驗貨不滿意包退!”藥商王德軍在“聚芳園”門店熱情招呼著客商,手頭還兼顧著電商客服。從2007年的夫妻檔起步,他的花茶生意穩步壯大,如今年銷售額近4000萬元。秘訣何在?“傳承經驗是根,但更要靠創新!”王德軍說,“不再是簡單買賣,而是通過產品和服務升級,挖掘附加值,拉動新需求,跟上花茶消費新趨勢。”
創新經營理念、經銷模式,線上線下融合發展讓亳州花茶香飄四海。當地日均170萬件產品發往全國,此外,遠銷90個國家和地區。“亳州養生”品牌(涵蓋花茶、藥膳、保健推拿)聲名鵲起。2000余種康養產品中,花茶產銷量獨占全國七成以上,連續6年獲評全國“郵政快遞業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
市場活力涌動。亳州中藥材專業市場去年銷售額突破600億元,帶動全市中藥材貿易額達1553億元,增長12.5%,今年上半年,中藥材流通貿易額555.2億元。1月,亳州獲批“中藥材商貿流通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城市”。
創新的觸角,早已延伸至田間地頭。在亳藥集團藥用植物組培繁育中心的“植物工廠”,多層旋轉式種植架上,不同規格的藥苗在AI精準調控的“人造氣候”與特定光譜下悄然生長。截至今年6月,該組培繁育中心已累計產出組培苗約230萬株。
科技賦能種苗,源頭保障著藥材品質與產量;智能化、機械化種植,則大幅提升了效率。亳州持續推進規范化種植、種子種苗組培繁育、“十大皖藥”道地藥材種植、中藥材初加工等“四大基地”建設,推動中藥材種植向道地化、規模化、規范化、智能化轉型。目前,該市中藥材種植面積近130萬畝,占全省49%,產值47.1億元;標準化種植面積50萬畝,均居全省首位。
科技創新已融入亳州中醫藥全產業鏈。制造環節加速轉型,從傳統飲片向高附加值的中成藥、配方顆粒、生物制藥、提取物等領域拓展,73家全國知名醫藥百強企業相繼落戶。安徽濟人藥業的中藥配方顆粒,作為全國唯一藥品進入歐盟市場,獲英國政府“創新英國”首個中藥立項資助,并成功登陸新加坡,成為安徽首款“出海”的中藥專利藥。
監管環節也插上“智慧翅膀”。亳州市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劉偉亞介紹,該市已建成中藥飲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全國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在全國率先建成區域性中藥飲片生產信息化追溯體系,已覆蓋全市214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可追溯9.9萬批次中藥飲片,實現中藥飲片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質量可控。
“千家藥企、十萬藥商、百萬藥農、千億級市場”格局穩健。“從種苗組培、規范種植,到飲片加工、成藥制造、顆粒生產,再到商貿流通、科研創新、文化傳播,亳州已構建起完整的現代中醫藥產業體系。”亳州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業規模突破2102.6億元;今年上半年,全市現代中醫藥產業總規模約821.92億元,其中中藥材種植產值40億元,規上醫藥及大健康企業產值226.72億元。
亳州中醫藥這棵根植千年的“老樹”,正因創新澆灌而生機勃發,源源不斷向世界遞出金燦燦的“亳州名片”。
記者 任雷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1096萬立方米淮河水“馳援”宿州 08-06
-
2全市寵物經濟產業發展工作調度會召開 08-04
-
3上半年宿州市水利建設投資增幅全省第一 08-04
-
4上半年宿州市一般公共預算收支順利實現“雙過半” 08-02
-
5全市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08-01
-
6楊軍任東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和消防救援人員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