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構筑堅固高效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記者 秦雨婷)日前,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市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穩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服務能力不斷增強。目前,全市人均年度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村衛生室就診3次,住院0.06次,縣域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人次占比穩定在70%以上,均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完善村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置1所村衛生室,每個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合格村醫。對未達到標準的村衛生室,依托村黨群服務中心進行新建或改建、擴建。對于缺少村醫的衛生室,采取調劑、上級醫院派駐、招聘等方式配齊醫務人員,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目前,全市共有村衛生室1236個,平均每千服務人口配備1.69名村衛生室人員。實施鄉鎮衛生院分類管理。對照分類建設標準,全市現有21家鄉鎮衛生院實施一類管理,71家鄉鎮衛生院實施二類管理,9家鄉鎮衛生院實施三類管理,實施一類、二類管理的鄉鎮衛生院均超目標要求。推進縣級醫院提檔升級。積極與長三角、國內、省內知名醫療機構對接,開展醫聯體、專科聯盟、醫療專家工作室等合作共建,快速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推進醫療資源共享。建立市縣兩級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實施醫共體內遠程會診和院內多學科會診,引入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組建涵蓋省內外的專家庫,實現與鄉鎮衛生院信息聯通和遠程會診,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優化布局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結合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人口變化趨勢等實際情況,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在縣區政府所在地之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的鄉鎮,篩選已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服務能力水平的鄉鎮衛生院,分兩批規劃設置13家縣域醫療次中心,推進硬件設施升級。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施“人員、技術、服務、管理”四個下沉,制訂緊密型醫共體牽頭醫院對口幫扶鄉鎮衛生院實施方案,明確幫扶目標。2025年選派125名縣級及以上醫院優秀醫務人員到基層駐點幫扶至少6個月,指導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特色科室建設、醫療質量控制等工作。推進基層醫療專家工作室設立。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設立醫療專家工作室15個,市內外名醫專家累計下沉6000余個工作日。開展二級綜合醫院、特色科室建設。截至目前,全市有3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7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CT。經過市縣兩級專家指導,23家基層單位30個特色科室通過市級評估,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持續發展。將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健康管理有效融合,以縣級醫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為核心,在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分別建設基層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站、防治哨點,建立“防、篩、治”協同機制和縣鄉村心腦血管疾病一體化防治網絡,著力提升患者救治效率。
基層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強化。強化村醫培訓培養。啟動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2024年分兩批招聘61人納入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進入村衛生室工作。2025年,拿出54個村衛生室崗位列入招聘計劃,目前各縣區正在組織招聘。逐年擴大鄉村醫生定向委托培養規模,2023年錄取并簽訂協議59人,2024年錄取并簽訂協議66人,2025年錄取并簽訂協議146人。強化鄉鎮衛生院人才培訓培養。逐年擴大訂單定向醫學生招收培養規模,2023年錄取并簽訂協議74人,2024年錄取并簽訂協議93人,2025年錄取并簽訂協議97人。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培訓項目,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每年遴選30余名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干人員、全科人員進行為期4個月以上的脫產培訓。用活基層編制資源。推進鄉鎮衛生院編制周轉池制度落實,根據不同鄉鎮人口變化、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人員需求,統籌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的編制,優化編制資源配置。2024年,在編制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編制54個。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為守護人民群眾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服務升級“云幫辦” 智慧賦能提質效 10-16
-
2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會議 10-11
-
3任東調研技改投資項目建設工作 10-11
-
4宿州市秋糧收獲過半 10-11
-
5
-
6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宿州新篇章貢獻科技力量 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