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好人才“方向盤” 邁進鄉村振興“快車道”
“聽了大學教授的講課,真是受益匪淺。這樣的培訓太接地氣了!”日前,在靈璧縣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治理培訓班上,大路鄉胡堆村黨總支書記彭森高興地說。今年以來,靈璧縣以“隊伍建設提質、政策供給提效、作用發揮提能”為目標,升級人才引育用體系,推動人才資源與鄉村振興需求深度匹配,推進鄉村振興邁入“快車道”。
政策扶持 靶向聚集引人才
靈璧縣將“歸雁賦能”作為年度引才重點,出臺《靈璧縣青年“新農人”創業政策二十條》,在原有創業補貼基礎上,新增電商運營專項扶持、知識產權服務補貼等12項配套政策,對帶動50人以上就業的青年創業項目,最高給予30萬元綜合獎勵。同時,打造“青創空間”綜合性服務平臺,集成法律援助、財稅代賬、直播電商培訓等8類服務,截至9月,已吸引46名返鄉青年入駐創業,孵化農產品電商團隊12個。
針對鄉村治理與民生服務短板,實施“定向育才引才計劃”:委托皖北衛生職業學院培養48名鄉村醫生,涵蓋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為每位學員提供每年4650元學費住宿費補助,畢業后實行“縣管鄉聘村用”;通過“擂臺比武+異地實訓”模式,從致富能手、退役軍人中選拔儲備1200余名優秀青年人才,建立動態管理庫,其中320人已通過考核進入村級后備干部隊伍。今年前三季度,全縣新增鄉村實用人才310名,較去年同期增長28%,人才結構進一步向民生服務、數字農業等領域傾斜。
雙輪驅動 精準賦能育人才
在“雙輪驅動”培育模式基礎上,2025年靈璧縣重點推進“頭雁領航”“雛雁展翅”兩大工程。組織500余人次村黨組織書記赴上海、杭州等發達地區開展體悟實訓,圍繞村級集體經濟運營、鄉村旅游策劃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16場,培育出“直播帶貨帶頭人”張敏、“合作社運營專家”劉剛等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基層人才。
依托縣職業技術學校升級“鄉村人才培訓班”,新增無人機植保、農產品冷鏈物流等10門實操課程,聯合安徽農業大學開設“線上云課堂”,今年已開展培訓42期,覆蓋新型職業農民2600余人次。專家“智囊團”規模擴大至35人,新增數字農業、鄉村規劃領域專家7名,創新“專家包片+項目掛鉤”機制,在漁溝鎮優質小麥基地、虞姬鎮旅游景區建立“專家工作站”,截至目前,累計解決技術難題78個,推動小麥畝產再增5%,肉牛養殖效益提升12%。
拓展領域 創新機制用人才
靈璧縣升級“人才+項目+農戶”聯動模式,將人才作用場景從產業發展延伸至基層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在農業領域,由科技人才牽頭的“產學研合作基地”增至8個,其中“優質小麥綠色種植示范片”擴展到12個村,帶動2300余戶農戶種植,每畝綜合收益突破2000元;虞姬鎮“文旅人才工作室”策劃的“楚漢文化體驗季”活動,融合非遺展演、農事研學等業態,暑期接待游客18萬人次,帶動周邊民宿、餐飲增收400余萬元。
在民生服務領域,新入職的22名定向培養鄉村醫生已全部到崗,開展健康體檢、慢性病管理等服務8000余人次;推行“人才積分制”,將脫貧戶幫扶、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管理,200余名包聯人才通過積分兌換技術設備、培訓名額等資源,累計幫助280余戶監測戶發展特色種養業,戶均年增收1.2萬元。如今,從田間地頭的技術指導到直播間里的產品推介,從村衛生室的健康守護到村委會的治理獻策,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各賽道上各展所長,成為推動縣鄉融合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記者 楊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政府與浙大一院就宿州分院開業事宜進行座談 10-05
-
2
-
31至8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累計繳存28.70億元 09-30
-
4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5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6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