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科技之脈” 答好“創新之問”
蕭縣深挖資源稟賦、建強合作平臺、創新業態融合,以技術創新鞏固優勢、以融合創新搶占先機,通過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用實舉措答好“創新之問”縣域答卷。目前,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75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139家;建成省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孵化器1個、省級技術中心1家,新增省級企業研發中心4家、市級企業研發中心2家。
強基固本 提升企業創新意識
實施《蕭縣高新技術企業三年倍增計劃》,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實施“儲備庫-培育庫-申報庫”梯度培育機制。去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9家,總數達75家,超標準完成三年倍增計劃,培育了林平股份、華大化學、新秀化學等領軍企業。持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業摸排力度,遴選有基礎、有潛力、有積極性的企業,重點培育、動態管理,去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39家。
持續落實研發投入攻堅方案,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活動、研發機構“兩清零”,提高研發投入強度。近年來全社會研發投入金額年均增速12%。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和財政支持政策的宣傳落實,近年來稅收減免額年均1500余萬元,切實減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壓力,激發了企業積極性,提升了企業創新獲得感。支持企業牽頭或參與科技攻關任務,深化與中科大、安徽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企業出題、高校解題、市場閱題”產學研合作模式,申報獲批省市級科技項目10余個。其中,安徽久力機械設備有限公司獲安徽省揭榜掛帥項目100萬元資金支持,華強種業獲得省級“同心科創工程”項目推薦(全市唯一),為企業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提檔升級 構建創新合作平臺
聚焦提升原始創新能力,通過“政策賦能+資源整合”雙輪驅動,依托高校院所和領軍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系統推進創新載體建設。
近年來,蕭縣申報獲批省級企業研發中心4個、市級企業研發中心2個,獲批組建新秀化學省級特色產業創新研究院(全市唯一),積極推進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建設,為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提供了有力支撐。強化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交流,建立常態化的溝通交流機制。高規格舉辦安徽“雙創匯”走進蕭縣暨電磁流變學交流活動,連續兩年成功開展“4510”校地聯合科創行動,組織企業參加中國(安徽)科交會、“雙創會”活動及全省創新創業大賽,技術合同吸納蘇滬浙成果超3000萬元。30余家企業與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等院校簽訂多種形式合作協議,簽訂“研究生培育基地”“特色產業聯合開發基地”等產學研協議12項,2家企業獲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共同推動科技成果在蕭縣開花結果、成功轉化。
聚鏈成勢 推動產業創新縱深發展
堅持“工業強基+農業提質”雙軌并進,聚焦化工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推動產業鏈向高端化、集群化發展。
重點發展功能性新材料、精密化零部件兩大集群,建成規上企業72家,集群產值占規上工業46%。依托兩大集群共建中科大蕭縣智能制造創新中心、建筑材料工業技術情報研究所蕭縣先進材料研究院等平臺,布局“一產業一研究院”,推動“磁流變汽車懸架”等前沿技術落地。
國家火炬防腐蝕涂料基地提質增效。成功舉辦中國·蕭縣工業腐蝕產業鏈展示會暨腐蝕控制工程大會,華龍耐材、林平股份等企業突破“低碳復合新材料”“造紙重大裝備國產化”等關鍵技術。
聚焦特色農業科技攻關,與安徽農科院攜手實施胡蘿卜培育工程,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達成高品質胡蘿卜的國產化替代目標。推動安徽科技工程大學小麥試驗站在蕭縣組建,重點關注小麥種質創新、良種繁育以及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聯合安徽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在皇藏峪開展珍稀樹木保護,籌備成立珍稀樹木研究院,推動科學研究、研學科普與推廣應用的一體化發展。升級辣椒制種研究院,配套建設丁里辣椒制種研發基地,加大“育繁推一體化”模式的推廣力度,進一步做大做強“蕭縣辣椒種子”品牌。
通訊員 董晴 李蘭凱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任東調研假期值班值守工作 10-02
-
2楊軍調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09-26
-
3市政府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召開 09-26
-
4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9-24
-
5市委黨校2025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舉行 09-24
-
6宿州首店規模創歷史新高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