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縣文旅融合發展“出圈”更“出彩”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通訊員 董晴 李蘭凱)近年來,蕭縣依托淮海戰役紅色資源、皇藏峪生態瑰寶以及千年蕭窯文化等,創新踐行“文旅+”發展理念,蹚出一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特色發展之路,文旅產業正逐步成長為驅動蕭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新引擎。2025年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達349.7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38億元。
深挖文旅發展潛能,賦能文旅融合發展。依托淮海戰役紅色遺跡、皇藏峪自然景區、蓬勃發展的書畫產業等文旅資源,全力培育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文化品牌與旅游亮點。以蔡洼紅色旅游核心區、蔡洼干部學院、郭莊知青村為關鍵節點,構建“三點一線”格局,打造三大重點項目集聚區,顯著提升紅色旅游品質與核心競爭力。為契合轉型升級需求,積極引入徐州文旅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開發皇藏峪景區,推進皇藏峪街區施工建設,融合多元文化元素,精心打造特色商業場景,進一步增強區域文旅吸引力。深入挖掘古村資源,依托金寨、蕭窯等國家及省級重點文物遺址,成功推出莊里鎮尠溝千年古銀杏村落、官橋鎮沈峪村、白土鎮費村與白土村等一批古鎮古村,以及眾多主題游路線。2024年,蕭縣蔡洼淮海戰役紅色旅游景區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并獲評安徽省廉政教育基地。同年,全縣書畫年交易量約8萬件(幅),總收入超1.7億元,其中裝裱服務收入800余萬元,書畫產品遠銷韓國、歐美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探索發展新思路,構建多元產業格局。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七彩農業”,積極拓展農業觀光旅游、農事體驗活動以及農耕文化傳承等多種業態。精心打造葡堤原鄉休閑度假區、丁里鎮郭莊知青園、杜樓鎮鞭打蘆花孝文化基地、官橋鎮沈峪桃花塢、馬井鎮曲仙河農文旅示范園、西湖農耕文化園等農旅融合基地,有力推動“農旅結合”“農文旅融合”以及“農業+康養”等新興業態高質量發展,成功構建農業“接二連三”多模式融合發展新格局。蕭縣葡堤原鄉休閑度假區被正式認定為“2024-2027年安徽省研學旅游示范基地”。
打造特色新品牌,做強伏羊文化IP。以伏羊美食文化為核心IP,深度整合在地資源,系統化串聯“品伏羊宴、游皇藏峪、購蕭縣臻品、賞千年漢韻(非遺展演、書畫藝術)”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消費場景。強化專業運營主體統籌協調,聯動本地餐飲協會、書畫協會、農業合作社等,實現資源高效整合與精準對接,將節慶熱度轉化為持久產業動能。積極構建“一主(水墨圣泉古鎮)四輔(葡堤原鄉、丁里鎮、皇藏峪、岱湖公園)”全域沉浸式體驗網絡,多點開花、特色互補,顯著提升文旅產業對縣域經濟的綜合貢獻率。
厚植本土文旅產業,提升文旅知名度影響力。借助皇藏峪、蔡洼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大力開發深受大眾喜愛的旅游產品、極具體驗感的互動旅游項目、富有創意的文旅融合業態、彰顯文化特色的節慶賽事活動、充滿鄉愁風情的鄉村旅游精品,提供能讓游客身心放松的服務設施,推出伏羊文化節精品旅游線路。以伏羊文化節為契機,打造集書畫創作、精品展覽、藝術培訓、創意孵化、數字營銷、惠民市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蕭縣書畫文化街區,成功吸引蕭縣書法家協會、美術家協會、書畫院等10家機構及21名中美協會員、30名中書協會員率先入駐,并聯動漢服、攝影、根藝、奇石等關聯業態,形成產業生態集群。通過采取“周一至周五常態開放(專業藝術服務)+周末文化產品大集”模式,將高雅藝術融入市井煙火,有效推動“陽春白雪”從卷軸走向生活。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民生為筆,繪就幸福新畫卷 09-12
-
2第30屆碭山采梨節9月12日開幕 09-08
-
3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凝聚磅礴奮進力量 09-05
-
4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
-
5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03
-
61.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