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讓“宿”造交通新風尚
記者 沈前程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血脈,也是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近年來,我市堅持從“禮”入手提升素養,以“讓”促行塑造風尚,引導居民安全文明出行,打造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文明交通成為城市的亮麗風景線。
“禮讓斑馬線” 繪就文明線
清晨,宿城淮河中路與農科路交叉口車流如織。行人李女士站在斑馬線前,正猶豫著要不要穿過路口。此時,最前面的一輛公交車緩緩停下,緊接著,后面的機動車也停在斑馬線前。公交車司機透過車窗,微笑著向李女士點頭示意,李女士心中一暖,加快腳步順利穿過路口。這樣的場景,讓這個忙碌的早晨充滿了人情味,也展現了這座城市的文明與溫暖。
2015年起,在全市公交系統率先開展“禮讓斑馬線”活動,725名公交駕駛員示范先行“5321”斑馬線禮讓規則和操作規程(“5”即距路口約50米處瞭望路口情況,做好減速準備;“3”即距離路口30米處近距離觀察,發現有行人通過,時降速至25公里以下;“2”即距路口20米處再次觀察路況,發現有行人穿過馬路,時降速至15公里以下并做好停車準備;“1”即距離行人10米左右時準備剎車慢行、停車禮讓),帶動全市機動車輛爭當“禮讓”踐行者,“車讓人、人快走”的默契,讓文明禮讓成為一場“雙向奔赴”的溫暖。
城市文明交通水平的提升,不僅依靠“5321”禮讓行動的深入推進,更得益于道路設施的持續優化與數字化手段的應用。我市打破以往依賴人力執勤的管理模式,實現剛柔并濟的科學管理,讓規則約束既有力度又不失溫度。在道路基礎設施優化方面,以53處交通示范路口為重點,“一點一策”精準治理,增補“禮讓行人”地面標識590組,優化25處路口交通組織,減少人車交織,保障行人過街安全。在60余處路口安裝優先信號系統,提升通行效率,讓市民出行更加順暢、安全。優化人行道寬度與非機動車道色彩分區,在事故高發路段設置“警示地貼”,用熒光涂料標記“減速線”“安全距離線”,通過視覺符號、智能交互,讓抽象的文明具象化,讓市民在出行過程中時刻感受到文明交通的引導與約束。
宣傳潤無聲 文明入人心
“同學們,你們生活中見到過哪些不安全乘車行為?”“在車上,為什么不能把手或頭伸出窗外?”宿州公交公司志愿服務隊定期走進中小學校,開展交通及乘車安全知識講座,發放“宿州掌上云公交”宣傳單,“面對面”講解小程序使用方法,提高出行便捷度,給學生們帶來干貨滿滿的交通安全課。
宣傳不停歇,守護平安路。一線交警、公交駕駛員、志愿者常態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勸導活動,有力提升了宣傳效果。他們深入單位、社區、學校、鄉鎮、行政村等開展專題宣傳教育活動,發放各類宣傳材料,凝聚“禮讓斑馬線、守法文明行”的社會共識。依托“鄰里集市”“文化夜宵”等文明實踐項目,開展文明交通等文明風尚宣傳活動,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宿州市打破傳統說教模式,以場景化、分眾化手段提升宣傳實效,讓文明交通的種子播撒到城市的各個角落。城市中,“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有盔不吃虧”等公益宣傳廣告、微視頻隨處可見,它們被植入城市健身步道投影、公交站臺、校園文化墻等場景,與城市環境融為一體。開設“敬老愛老”“法治宣傳”等公交專線7條,打造“勞模榜樣”“擁軍線路”等主題公交,利用公交站點LED顯示屏、櫥窗等滾動播放文明交通公益宣傳,一輛輛行駛在大街小巷的公交車宛如“行走的文明教科書”,向市民傳遞著文明交通的理念。
為精準覆蓋重點群體,市交警支隊等部門組織編制音樂劇《禮讓宿城》、情景劇《酒駕“烏龍”》、快板書《文明出行保平安》、墜子戲《心中常亮紅綠燈》等20余件文藝作品,其中《心中常亮紅綠燈》榮獲第四屆安徽省群星獎。深入鎮街村居開展“交通安全大篷車”巡回宣傳。依托公園、廣場、少年宮,建設文明交通宣教基地,讓規則學習轉化為趣味體驗,實現青少年沉浸式安全教育。
全民齊參與 風尚共養成
在“綠色出行宣傳月”和“綠色出行宣傳周”期間,宿州公交開展“互敬斑馬線 禮讓每一天”志愿者活動。志愿者利用休息時間到線路途經路口開展服務。他們手持示意牌勸導車主禮讓斑馬線,引導行人快速通過,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交通理念。
文明交通的培育,既需要制度約束,更依賴全民參與。我市通過典型帶動、志愿服務和數據賦能,推動文明出行從“管理”走向“自覺”,讓守規行為成為習慣、成為風尚。在典型帶動方面,發揮全國勞動模范、中國好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職工標兵、安徽好人等先進模范作用,將榜樣力量轉化為推動服務升級和城市文明的內生動力,讓文明的榜樣引領風尚。組織出租車司機、快遞小哥等不同群體現身說法,招募熱心市民加入“市民巡防團”開展文明勸導,組織“公交護學崗”開展溫暖傳遞,成為群眾身邊的流動示范者、宣傳員。
志愿服務是培育文明基因的重要方式?!肮患t馬甲”“江淮義警”志愿者常態提供線路指引、禮讓提示、智慧助老、護學暖途等便民志愿服務。開展“綠色出行、公交優先”“互敬斑馬線,禮讓每一天”等文明交通、綠色出行主題宣傳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文明基因植入城市脈絡,讓文明交通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生根發芽。
從“單兵作戰”到“多元共治”,宿州市將文明交通融入城市血脈,以文化浸潤促習慣養成,以科技賦能提管理效能,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安徽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宿州市反饋督察情況 09-06
-
2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
-
3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03
-
41.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02
-
5全國最大“煤電+熔鹽”儲能項目投運 09-01
-
6謝雙磊:一磚一瓦“鑲”出匠心路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