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我的伯父關煥章
每逢夏日晚風輕拂,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圍在伯父關煥章身邊的時光。他穿著背心式汗衫,搖著蒲扇坐在藤椅上,指尖輕輕劃過胳膊上的傷疤,給我們講那些戰火紛飛的往事。他那穿過戰火硝煙的人生,就像一本厚重的革命書,字里行間全是忠誠與擔當,深深印在我心里,伴我人生路。
如今伯父已離開多年,但他的身影、他的故事,還有他身上 11 處槍傷疤痕背后的信仰,始終牢牢刻在我腦海里。
伯父出生在1905年2月,宿州蒿溝關家莊的土地滋養了他骨子里的堅韌。早在1932年,他就跟著王效白帶領鄉親們抗繳煙稅,用最實在的辦法守護著村里人;1937年全面抗戰打響,他加入宿東抗敵救亡社,走街串巷地宣傳抗日,把“救國”的種子撒進每個民眾心里;1938年6月,他正式加入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游擊隊,1940年4月成為一名共產黨員,從此,他就把一生都交給了黨的事業。從抗日游擊隊分隊長到宿東獨立團宣傳員,從宿東二區財政科干部到連璧區區長,再到宿東縣第一任司法科長、宿縣專區法院審判員、滁縣專區人民法院院長,最后任宿縣行署民政局顧問。他在職五十多年,始終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從沒辜負過黨和群眾的信任。
我對伯父的敬意,最早是從小學操場上那堂特別的“課”開始的。那天老師把全校同學都叫到操場,伯父作為抗戰老英雄站在臺上,講他怎么跟偽軍周旋、怎么冒著危險傳遞情報,還講了他在灰古集被日偽軍打傷,又被戰友救下來的驚險經歷。我坐在臺下,跟其他同學一樣,睜大眼睛聽得入神,心里滿是驕傲:“這就是我大伯啊,就是那個我常圍著轉的大伯!”默默下定決心:“我以后一定要像大伯一樣,做個勇敢、正直的人。”陽光下,他的身影格外挺拔,那是我第一次明白,“英雄” 不是課本上冷冰冰的字,而是有血有肉、就在我身邊,為我們遮過風擋過雨的人。
后來每年暑假,我和姐姐都會去大伯家待著,一待就是一整個暑假。一大家子的孩子聚在一塊兒,最期待的就是傍晚,伯父會招呼我們圍到他身邊,講打土匪、斗豪紳、抗日寇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帶著我們一起數他身上的傷疤:“這個是打炮樓時留下的,那個是突圍時被子彈射穿的……”一共 11 處,我們捧著他的胳膊,眼里又驚怕又心疼。可他總是笑著撫摸著我們的頭,給我們講一個一個傷疤的來歷。那時候年紀小,隨著歲月的流逝,很多細節慢慢就模糊淡忘了,但只有那次在壕溝里激烈突圍的情景,直到現在都清晰得像昨天剛發生一樣。
那次是攻打敵人的炮樓。由于炮樓炊事員的叛變,造成了突襲的失利。行動前伯父他們提前跟炮樓里的炊事員“線人”做好了接頭,計劃半夜12點突襲。當伯父帶領一支隊伍準時接近炮樓時,突然,頭上的機槍子彈瞬間像雨點似的往下掃。此刻,他們已被敵人包圍 ,炮樓四周全是敵人。伯父當機立斷,帶著隊員往壕溝方向突圍,身后的子彈“嗖嗖”地擦著耳邊飛。這時,一顆子彈從后面擊中了他的右臂,伯父顧不上疼,迅速用左手拔出腰間手槍繼續射擊,掩護隊員們撤退。他拖著受傷右臂往壕溝外突圍,在突圍過程中,腿和后背又接連被子彈打中,鮮血把壕溝里的水都染成了紅色。由于傷勢重,嚴重失血,當他用最后一點力氣爬到岸上時,就一動不能再動,半昏迷狀態躺在那里。很快,我們的人就根據當時的情況制定了營救方案,鄉親們抬著門板翻過墻頭,硬是從敵人眼皮子底下把伯父救了出來。
1981年,伯父離職休養,享受地專級待遇。他這一輩子,從參加農民運動到奔赴抗日戰場,從投身地方建設到從事政法工作,心里始終裝著“為黨做事、為民謀利”的忠貞。就算身上滿是傷疤,經歷了那么多次生死考驗,他的信念從來沒動搖過。現在再想起他,想起他講往事時堅定的眼神,想起他摸傷疤時平靜的語氣,我才真正明白:真正的英雄,從不是喊著多響亮的口號,而是在危難的時候能站出來,在平常的日子里守住初心。
如今,伯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從未消散。他的忠誠、勇敢與清廉,如同明燈,始終指引著我們前行。每當我遇到困難、感到迷茫時,想起伯父在戰火中不屈的身影,想起他一生堅守的信仰,便又有了前進的力量。
伯父,您用一生書寫了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的篇章,您的故事我們會代代相傳,您的精神我們會永遠傳承。這份懷念,將永遠珍藏在我們心中,從未褪色。
□ 關玲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省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宿州市情況反饋會召開 09-05
-
2以團結奮斗致敬歷史開創未來 09-05
-
31至7月宿州市經濟運行向優向新 09-03
-
41.97億元助學貸款護航學子逐夢 09-02
-
5全國最大“煤電+熔鹽”儲能項目投運 09-01
-
6謝雙磊:一磚一瓦“鑲”出匠心路 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