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99,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新聞熱線:3900087   廣告熱線:3900838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悲壯的云嶺

2025-08-29 09:52 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作者:

“云中美人霧里山,立馬懸崖君試看。千里江淮任馳騁,飛渡大江換人間。”這是當年葉挺將軍為贊美皖南云嶺而作的詩。

走進云嶺,我的感覺只有兩個字,那就是“悲壯”。這片叢山環繞的土地,因了葉挺,因了新四軍,因了皖南事變,永遠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

1938年8月2日,新四軍開進云嶺,從那天起云嶺便掀開了嶄新的一頁并成就了一個紅色的地標。

涇縣是一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漢家舊縣,江左名區”之稱。從涇縣走出去的學者名流,代不乏人。如無產階級革命家王稼祥、著名經濟學家吳半農、美術大師吳作人、文學家吳組緗等。

今天走進云嶺,高高的云嶺山巍然矗立在群山之間,清清的葉子河緩緩地向西流去,新四軍軍部舊址就在云嶺山與葉子河之間,見證著那烽煙四起的歲月,守護著新四軍將士沉睡的英靈。

云嶺山清水秀,四周環山,呈狹長地形。東西兩座高山相峙,中間夾著一方又長又寬的平地,可以說是田疇萬畝,很適宜人居。一條小河由北向南流過,將兩山間的十多個小村寨連接了起來。

新四軍的軍部就設在云嶺鎮羅里村及附近的幾個小村里,現保護的舊址點有軍部司令部、軍部大會堂、修械所、政治部、烈士墓、葉挺橋等,另有新增的云嶺碑園、葉挺銅像廣場。4000余件珍貴圖片、文物、資料,結合復原陳列和輔助陳列,用不同的形式再現了當年新四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以及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悲壯一頁。

當年,新四軍軍部司令部及參謀處、秘書處分別設在羅里村的“種墨園”和“大夫第”兩幢地主宅院。“種墨園”原是地主陳冠群的宅院,建于清末。“種墨園”的祖輩曾是一名清朝秀才,他希望子孫們能夠成為一個個有作為的文化人,故名“種墨園”。宅院整體呈船形,一條小溪終年不息從東側流過,使這所宅院酷似一艘順流而下的小船。新四軍抵達云嶺后,陳冠群主動讓出自家宅院并帶領地方紳士、老百姓在一片鑼鼓聲中歡迎新四軍軍部進駐涇縣云嶺。葉挺軍長即遷此居住、辦公,直至新四軍奉命北移才離開此地。

新四軍軍部大會堂舊址,也是現在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所在地。它原是云嶺的陳氏宗祠,是涇縣最大的兩座祠堂之一。1938年新四軍軍部遷至云嶺,這里即作為新四軍軍部大會堂,成為軍部召開各種大型會議,開展文化娛樂活動,舉行軍民聯歡和舉辦戰利品陳列展覽的主要場所。至今,宗祠大門的石鼓上還留有新四軍書寫的“抗戰到底”抗日標語。1939年,周恩來就是在這里作了《目前形勢與新四軍任務》等重要報告。宗祠后廳有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陳列館內布置的是“新四軍在皖南”專題展,運用文物、圖片、模型、雕塑等多種表現形式,展示了新四軍的光輝歷程和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的悲壯歷史。

離開云嶺時,天氣忽變,下起了不小的雨,也許這是人間的哀思與上天的呼應。

雨過天晴后,就要離開云嶺了。葉子河邊,有幾個婦女正在洗衣,空氣里顫動著清脆的搗衣聲。葉挺橋默默地挺立在水中,歷史與現實就這樣在天地間連接了起來。戰火硝煙消逝了,軍號聲聲遠去了,云嶺成了不朽的中國革命的紅色符號。

□許桂林


版權所有: 拂曉新聞網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莲市| 乡宁县| 临汾市| 东丽区| 新密市| 阿鲁科尔沁旗| 铜山县| 长岭县| 龙川县| 宝丰县| 礼泉县| 平利县| 鄱阳县| 定日县| 枣强县| 海林市| 汶上县| 诸城市| 滨州市| 沧源| 江源县| 伽师县| 长岛县| 元朗区| 东兰县| 栖霞市| 敦化市| 临夏市| 鄱阳县| 开远市| 车致| 济阳县| 江城| 临安市| 西充县| 涿鹿县| 张家界市| 苗栗市| 淮安市| 西峡县| 龙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