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99,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新聞熱線:3900087   廣告熱線:3900838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蒲草滋味

2025-08-15 10:22 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作者:

秋天已至,河灣溝渠里的水瘦了幾分,倒顯出蒲草家族的氣象來。一叢叢青碧的蒲稈子挺出水面,頂上擎著棕褐色的“蠟燭頭”,活脫脫是大地舉起的焰火棒。這形似烤腸的玩意兒惹得孩童們心癢,纏著大人非摘來把玩不可,殊不知,在古人眼里,它有個雅號——“水蠟燭”。“劍葉抽青分野水,蒲黃搖影動晴煙。”便是它最真實的寫照。

香蒲生得野性,專愛在泥水混雜處扎根。葉如劍,花似燭,水燭香蒲或東方香蒲的名號便由此而來。其花粉入藥稱“蒲黃”,夏至采收,篩取后細細包好,便是婦科良藥。然立秋前最宜采的卻是那水下的白嫩根莖,鄉人喚作“蒲菜”,清脆勝嫩筍,甘甜賽玉管。剝開外層老葉,便見一段瑩白脆嫩的蒲心,水靈靈如美人指。

蒲菜入饌,原是兩千年前的風雅事。《詩經》早有“其籟伊何,惟筍及蒲”之詠,北宋黃裳的《喜遷鶯》更將其捧上玳瑁筵:“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這般金玉之喻,倒讓我疑心古人是否真舍得下箸。

江南庖廚最解蒲菜妙處。蝦扒蒲菜是一絕,白如軟玉的蒲段列隊盤中,高湯一澆,清香沁人。梁實秋若嘗過,怕要在《雅舍談吃》里記一筆:“炒蒲菜應旺火速成,保持脆嫩;做湯則應湯沸后再放蒲菜”——他向來這般較真,連幾時下鍋都要計較。某年我在淮安見老廚整治蒲菜,菜刀翻飛如蝶舞,嘴里還念叨:“急火快攻,慢則成柴!”不由想起梁公描寫熗青蛤的筆法:“燙”“掰”“列”“灑”,一串動詞蹦跳如活魚。

蒲草入藥更見神異。南宋度宗趙禥某日清晨忽舌腫滿口,御醫以蒲黃、干姜末干搽而愈。這故事若讓劉震云寫來,定要調侃:“皇上這舌頭腫得不是時候,偏在賞花前發作,可見花神也愛吃醋”——他最擅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戳破世間荒誕。更絕的是漢武帝舊事:嵩山仙人指點他服一寸九節菖蒲可長生,武帝服三年嫌煩悶而止,倒是平民王興聞之,“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長生”。這情節若放進《一句頂一萬句》,老楊定要拍腿笑罵:“皇上老兒吃豆腐都怕噎著!”

“臨流挺秀,風梳綠劍裁云碎;映日含輝,露綴香絨墜玉輕。”文人墨客偏憐蒲草寂寥。韓愈寄內詩三嘆“青青水中蒲”,最是第三首揪心:“青青水中蒲,葉短不出水。婦人不下堂,行子在萬里。”蒲葉困于水底如婦人困于深閨,萬里外的行子卻像被秋風卷走的蒲絨。這般苦楚,倒應了蒲黃藥性——既止血又活血,恰似相思的悖論:一邊堵著淚,一邊涌著血。

中原百姓早把蒲草揉進生活肌理。李密牛角掛《漢書》,牛背披蒲墊,鄉野即成書院;尋常百姓坐蒲團、枕蒲絨、提蒲包。蘇轍更將蒲草插瓶觀賞:盎中插蒲蓮,菱芡亦易求。閉門具樽俎,父子相獻酬。這境界比今人插洋花枝高明多了。

立秋時節,采蒲的鄉人弓腰在水田里,鐮刀過處,蒲稈齊刷刷倒下。剝出的嫩莖用蒲葉捆扎,活似翡翠簪子。歸途遇雨,采蒲人捆著蒲葉頂在頭上,倒顯出幾分“青箬笠,綠蓑衣”的古意。秋雨停,涼風起,忽聞孩童驚呼,原是蒲棒被雨水泡脹,迸出漫天蒲絨,如飛雪般逐風而去。

蒲絨飄過千年光陰,落進現代都市。園林師將它栽進景觀池,主婦買回蒲草編織籃,老藥工還在研磨金黃的蒲黃。最妙是某年端午,我在蘇州見糕點師傅將蒲葉鋪在青團下,碧玉襯翡翠,暗香浮動——這不正是崔敦詩筆下的“采縷盤金麗,香蒲鏤玉勻”嗎?

不與群芳爭艷色,獨依淺渚立清標。所謂至味在野,一根香蒲里藏著天地文章。解得了它的暗語,便懂了韓愈的離愁、漢武的妄念、村婦的砧板、藥碾里的秘辛。待秋風起時,提一盞蒲棒蘸油做的燈燭,照見的是華夏千年不滅的煙火人間。

□邵俊強


版權所有: 拂曉新聞網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武邑县| 青神县| 南皮县| 华宁县| 慈利县| 枣强县| 吐鲁番市| 乐至县| 尖扎县| 金坛市| 固安县| 江源县| 吉首市| 金坛市| 社旗县| 大同市| 通渭县| 海宁市| 璧山县| 长阳| 天峨县| 延川县| 迁西县| 呼图壁县| 通渭县| 安阳市| 崇文区| 中山市| 遂宁市| 香河县| 阜城县| 苏尼特左旗| 天峨县| 华宁县| 龙川县| 苍溪县| 苏尼特右旗| 汽车| 甘洛县| 离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