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坊”鋪就家門口“共富路”
近日,在蕭縣黃口鎮徐洼社區的恒得利電子工坊里,工人們忙著加工一條條連接線。“工坊是計件制,每天平均工作時長8小時,上班不算累,一月3000元左右,很滿意。”村民趙蒙蒙介紹,“以前在城里打工,離家遠、開銷大;如今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老人孩子,還節省開支,生活壓力小了很多。”
這樣的情況,在蕭縣24個“興業富民”工坊里隨處可見。從破解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難”,到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蕭縣以“小工坊”為支點,撬動鄉村產業振興與民生改善的雙重突破,繪就出一幅興業富民的鮮活畫卷。
模式破題:六類工坊織密多元增收網
“以前村里想發展產業,要么缺思路,要么缺資源,集體經濟常年在‘溫飽線’徘徊。”蕭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坦言,如何讓村級集體經濟“活”起來、村民腰包 “鼓”起來,曾是全縣經濟面臨的一道難題。
破題之策,始于“興業富民”工坊的創新實踐。蕭縣開展“頭雁跟飛促振興”專題行動,推動縣、鄉、村三級黨員干部赴滬蘇浙地區對標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探索共富路徑。堅持學以致用,構建起“縣委統籌協調、多部門同向發力、鄉鎮(街道)一線攻堅”的高效體系,堅持因地因村制宜,量身打造出六類特色工坊類型:針對勞動力密集的村莊,布局來料加工式工坊,讓村民“拿料回家做,完工交回來”;面向有技能的農戶,推出定向招工式工坊,與企業簽訂長期用工協議;依托電商風口,培育直播式工坊,讓農產品通過鏡頭走向全國;結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農旅融合式工坊,開發手作體驗、特色餐飲等業態;聚焦地方特產,建立品牌帶動式工坊,以“一村一品”打響知名度;針對產業鏈短板,建設產業賦能式工坊,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升級。
多元模式的背后,是對“增收”的精準聚焦。截至目前,蕭縣已建成“興業富民”工坊24個,涵蓋紡織、電子、農產品加工、手作等多個業態,累計吸納就業560余人,人均年增收達2萬元。此外,這些工坊平均為每個村帶來約13.6萬元的集體經濟經營收益,讓村集體有了“錢袋子”,得以反哺民生服務,形成“發展-增收-再投入”的良性循環。
徐洼答卷:從閑置廠房到年產值6000萬元
黃口鎮徐洼社區的蛻變,是蕭縣“興業富民”工坊的生動注腳。
“幾年前,社區里好幾處廠房空著,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守的老人和婦女想掙錢,卻沒門路。”徐洼社區黨總支書記楊恩峰回憶,2024年11月,他跟著縣委組織部赴浙江杭州、臺州考察,當地“小工坊帶動大就業”的模式讓他眼前一亮:“人家能把不起眼的小產業做活,咱們為啥不能試試?”
取經歸來,楊恩峰立刻召集社區“兩委”干部、致富能手開座談會。“咱有閑置廠房,有留守勞動力,缺的是項目和思路。”大家一致決定,盤活閑置資源,引進適合本地的產業。很快,社區成立徐洼紡織有限公司,又主動對接益豐紡織有限公司、恒得利電子廠,合作建設“興業富民”工坊,將閑置廠房改造成標準化生產車間。
項目落地,離不開“實打實”地推進。社區抽調5名黨員骨干組成工作專班,有人跑設備采購,有人抓員工培訓,有人盯生產管理。如今的徐洼工坊,已建成規模化紡織生產線,日產能達10噸紗線,年產值突破6000萬元,成為社區產業的“頂梁柱”。60多個崗位讓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其中15戶脫貧戶優先上崗,月工資最低3000元,高的超過4000元。社區集體經濟年經營收益增加30萬元,不僅實施了道路硬化、溝渠清淤等工程,還為老人添置了健身器材,“村有致富產業、戶有增收門路”的夢想照進現實。
根脈所在:黨建引領激活工坊“生長力”
工坊能站穩腳跟、持續發展,黨建引領是根本保障。
“興業富民”工坊是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載體。蕭縣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興業富民”工坊建設的“第一抓手”。縣委組織部編著村支書“頭雁”賦能學習材料,助力“興業富民”工坊提效增質。黃口鎮黨委通過整合農業、人社等部門資源,定期開展研判調度,先后破解土地流轉、資金短缺、技術瓶頸等“卡脖子”問題10余個,充分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大力實施“興業富民工坊”致富頭雁培育計劃,開展黨員新農人專題培訓10余次,使其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實現穩定就業。
這種“紅色引擎”的驅動力,也體現在對“共同富裕”的堅守上。工坊預留部分崗位給脫貧戶、動態監測戶,優先吸納殘疾人、留守婦女等群體;利益分配建立“集體經濟+農戶+企業”的聯結機制,確保村民收入與工坊效益同步增長。文/圖 記者 王明輝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融入長三角 宿州加速跑 08-20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