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烽火路)九旬老人石紀倫:從戰場到鄉土的信仰堅守
在蕭縣王寨鎮張樓村的一戶小院內,94歲的石紀倫老人正坐在輪椅上。他身著洗得發白的軍裝,胸前佩戴兩枚淮海戰役三等功勛章——那是1948年華東野戰軍頒發的星芒章,章面上細密的劃痕記錄著70余載的歲月。老人枯瘦的手指輕輕摩挲著勛章,指腹撫過“人民功臣”四個凸起的繁體字時,目光漸漸變得深遠。
“這是在下柳園南邊落下的紀念。”老人掀起褲腿,露出小腿上的傷疤。護膝包裹處,一塊不規則的皮膚隆起清晰可辨:“彈片啃掉一塊迎面骨,取不干凈,索性讓它一直陪著我。”他說這話時,渾濁的眼底閃過一道亮光,像暗夜里的彈道軌跡。
槍林彈雨中的偵察尖兵
1931年10月,石紀倫出生在蕭縣王寨鎮張樓村(當時屬蕭三區)。1944年8月,年僅13歲的他投身革命。大隊長見他年紀雖小卻聰明機靈,便安排其擔任通信員。在硝煙彌漫的歲月里,這個瘦小的身影無數次穿越敵區,傳遞情報。
部隊在攻打柘城時,駐扎在附近大史家,經過再次改編,石紀倫等8人被抽調進偵察班,隨后開始執行任務。這位少年也迎來了生死考驗:他化裝成回鄉村民,將手雷藏進破舊的糞筐,孤身潛入敵占區張樓村附近,執行敵情偵察任務。夜色是最好的掩護,他避開狂吠的惡犬,如同暗影般潛入原國民黨鄉長石保民家中,從其家人口中套取了寶貴的情報。
完成任務后,石紀倫順著溝壑來到唐集街向西走。在米集,他一路佯裝乞討至薛湖村。在第一戶人家討到一個饃后,石紀倫敲響了第二家的門。一位大娘開門出來,他脫口而出:“大娘,能給塊饃饃吃嗎?”幾人聞聲投來詫異的目光,他猛然意識到說錯話暴露了身份,立刻轉身離開。饑腸轆轆的他,只得摘路邊的野果充饑,結果腹瀉不止。一路跌跌撞撞走到全集,打聽到部隊駐扎在永城西白廟集。找到隊伍的那一刻,石紀倫激動落淚,并向隊長匯報了偵察情況。第二天,隊長宣布石紀倫等隊員正式成為豫皖蘇軍區三分區蕭宿永游擊大隊偵察員。
戰火硝煙里的生死突圍
在下梨園北的戰斗前,石紀倫假扮成煙土販子與漢奸徐老三的干兒子換了12箱子彈后,回到支隊駐地楊橋。指導員秦吾桐合計著子彈充足,組織部隊到下梨園東辛莊埋伏,看到只來了十多個敵人,秦吾桐下令開槍。這一打不要緊,約一個團的敵人援軍很快趕來。激戰中,石紀倫發現機槍手小張倒在溝里,立刻沖過去接過機槍,向敵人猛烈掃射。就在這時,他中彈負傷。為了不影響撤退進度,他把機槍遞給秦吾桐后,決然說道:“你們撤,別管我!”隨即懷揣4顆手榴彈,向玉米地深處爬去。
夜深了,槍聲漸歇。直到快天亮時,石紀倫才緩慢爬到一個村子,在一名長工的幫助下隱蔽在一大戶人家的房后。遠處傳來敵軍的馬蹄聲,石紀倫知道這是敵人來搜查了,他趕緊鉆進玉米秸稈堆里,長工的老婆又搬來兩捆秸稈蓋在上面,并迅速在周圍潑了一罐糞便。剛弄妥當,幾個敵兵就闖了進來,惡狠狠問道:“看見生人嗎?”長工搖了搖頭。敵人端著刺刀一連捅了幾捆秸稈,眼見就要到石紀倫的藏身處,突然一人踩到地上的糞便,大叫著晦氣,便罵罵咧咧地退了回去。此時的石紀倫半躺在墻邊,緊握著手榴彈。
下午,石紀倫的家人帶著簡易的擔架趕來。其父親查看傷口后,將他抬上擔架往回走。行至劉樓附近,遠遠望見敵兵正在盤查行人。父親果斷扔掉石紀倫的血衣,從路邊擼了一把艾葉草蓋在他身上。敵兵喝問時,父親不慌不忙地回答:“老總,我家孩子得了天花,傳染。”敵兵斜眼一瞥,連連擺手:“趕緊走!”大家連忙抬著擔架離開,驚出一身冷汗。一把艾草讓他躲過搜查,死神與他擦肩而過。
三代戎裝的家國情懷
石紀倫幾經輾轉,腿部進行了手術,沒有等身體完全恢復,他就要求返回部隊。由于游擊隊已改編為新五團,石紀倫被安置在修械所。此后兩年多的時間里,經石紀倫修理的武器達200多件,他也被評為單位先進個人。
后來,石紀倫轉業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想著終于可以過上安穩的日子了。但不久,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他毅然趕到鄉里要求再次參軍。因傷被拒后,石紀倫沒有放棄,找到時任縣長單敬之。單縣長任命他為民兵連長,負責整訓新兵。在新兵營一年多的時間里,他目送一批批新戰友奔赴戰場,聽聞前線捷報頻傳,心中無比欣慰。
現如今,步入石家小院,“模范之家”的門牌無聲訴說著這個家族的赤誠。94歲的石紀倫老人對現在生活非常滿足,他感恩黨、感恩國家,也默默地為社會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曾在汶川地震、新冠疫情時,帶領家人捐款抗災防疫。
時光流轉,這份保家衛國的赤誠在家族中代代相傳——石紀倫的兒子、孫子相繼穿上軍裝,成為光榮的人民解放軍,穩穩接下了參軍報國的接力棒。如今,這個家族已有五位成員先后戎裝在身,用世代相傳的堅守接力守護著這片熱土,鑄就了一道永不褪色的鋼鐵長城。
“只要國家需要,哪怕我老得只能趴在地上,也照樣能戰斗!”說這話時,石紀倫的眼神里滿是堅定,更透著一份跨越歲月的自豪。
記者 吳昊 通訊員 桂振嶺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六屆市委審計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召開 08-15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