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人:43℃下的“火花繡匠”
7月25日上午10時,宿州奧體中心施工現場的溫度高達43℃。
一滴汗,順著建筑工人張紅義的額角滑下來,“啪嗒”砸在腳邊的鋼管上,“滋啦”一聲瞬間化成一團白汽。汗水流進眼睛里沖得發癢,他騰不出手去揉,只能掀開面罩,用袖子簡單抹了把臉后,又繼續干起手中的活。火花濺起時,張紅義的每一次呼吸都在面罩內打著旋兒,濕熱又急促,水蒸氣在安全面屏上凝結成一層霧,又被新的熱浪蒸發消散。
張紅義的工作是把宿州奧體中心場館需要的鋼結構焊接起來。“我們早上6點就來了,趁著溫度還沒升起來,趕緊干活。”焊接工作會迸發火星,工人們必須穿加厚防護服,佩戴安全帽、防護面具、手套等裝備。“這一身就是不干活,站在太陽下,5分鐘就全身暴汗。”張紅義說。
“我們這個活兒就像繡衣服,一層‘繡’不結實,得四五層才行。”張紅義介紹,宿州奧體中心所有鋼結構的焊縫必須要達到一級熔透焊縫驗收標準,每一條縫都要用角磨機清根、除渣、測溫,確保用探傷機測量時不存在表面氣孔、夾渣、裂紋和電弧擦傷等缺陷。
“繡”好一條焊縫通常需要2個小時左右,為了搶在晚上8點前收工,張紅義通常將每條焊縫分成兩部分,在材料冷卻過程中交替作業,讓效率達到最高。“工期緊,一天要焊四五條縫,幾乎沒什么時間休息。”記者看到,他的臉被安全帽帶勒出兩道深溝,手中的動作卻一刻沒有停歇。
連續作業十幾分鐘時,鋼板溫度已近50℃。張紅義把面罩掀起一條縫,吐出一口滾燙的呼吸,抓起脖子上的毛巾,擰一擰,“嘩嘩”往下滴水。“一天得用兩條毛巾。”他咧嘴笑時,露出被曬脫皮的嘴唇,“不然汗迷了眼,焊縫就歪了。”
11:00,中午下工的哨聲傳來。張紅義緩緩站起來,捶了捶蹲麻的小腿,摘下安全帽,頭發像剛洗過一樣貼在頭皮上,工裝后背已經被汗濕透。工友遞過來一碗綠豆湯,他仰頭灌下去,喉結上下滾動,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
“高溫天氣下,工人們既要注意自身安全,又要保障工程質量,這對他們的耐力是一個很大考驗。”宿州奧體中心項目技術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整個施工現場有200多名工人,面對高溫天氣,項目部及時調整作業時間,采取“做兩頭、歇中間”模式,避開正午高溫時段,并發放綠豆湯、藿香正氣水、應急藥品等物資。這些細致入微的保障措施,在炎熱的夏季為工人們送上絲絲清涼。
常年在工地上勞作,44歲的張紅義膚色黝黑。“在這里干了快一個月,上個活是在武漢,算起來已經有小半年沒回家了。工作很辛苦,但一想到家里的妻兒就覺得幸福,掙錢給他們花嘛!”這個山東漢子露出了樸實的微笑。
這個夏天,像張紅義一樣在各個工地上揮灑汗水的建筑工人還有很多,他們頂烈日、冒酷暑,用行動詮釋責任,以堅守保障進度,把自己的溫度澆鑄進城市的骨骼,為我市各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保駕護航。他們用雙手鍛造的不僅僅是一棟棟精美的建筑,更是通向美好生活的橋梁,每一道焊縫中曾跳動過的火花,都在為這座城市增添一抹不平凡的光彩。記者 錢景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08-01
-
2楊軍任東走訪慰問駐宿部隊和消防救援人員 07-30
-
3上半年宿州市外貿進出口增幅全省第一 07-30
-
4楊軍主持召開書記專題會議 07-29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⑦ |賡續,汴水文脈越千年 07-21
-
6全市黨委和政府辦公室主任會議召開 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