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99,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新聞熱線:3900087   廣告熱線:3900838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拂曉新聞網  > 拂曉新聞網  > 要聞  > 正文

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⑥ |守望,眾志成城保安瀾

2025-07-14 11:42 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作者:沈前程

泗洪縣團結閘。記者 蔣幫煜 攝

遠古時期,洪水為患。面對滔滔洪水,大禹以博大的胸懷、謙遜的態度,把許多部落的力量凝聚起來,團結一致,形成合力,共同降伏兇猛的洪水,讓百姓安居樂業。

50多年前,在淮北平原上,河南、安徽、江蘇三省人民用原始的工具和最純粹的信念和意志,齊心協力、團結奉獻,開挖了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條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完成了這項堪稱現代“大禹治水”的壯舉。

齊心協力鎖洪魔

飽受水患的豫皖蘇三省群眾,在新汴河工程中緊密團結在一起,以大局為重,同協商、同規劃、同施工,一橋一涵,一閘一站,都充分考慮上下游利益,以血肉之軀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共同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治水壯歌。

1969年10月27日,在新汴河工程中沱河疏浚拓寬工程緊張進行之際,發源于河南省商丘地區的巴河流域連降暴雨,巴河水位陡漲,40米寬、1米多高的洪水奔騰咆哮,直泄沱河,嚴重地威脅著宿縣、碭山、蕭縣三縣10萬名新汴河民工的安全。打好巴河壩,攔住巴河水,成了工程的關鍵。

宿縣總隊劉樓基干隊承擔了巴河截流的艱巨任務。10月27日上午,劉樓基干隊準備一舉截流成功,工程開始進展得十分順利,一直到下午3點只剩下5米龍口。在這關鍵時刻,天氣突變,工地上刮起了5級大風,加上上游又降大雨,水勢愈加兇猛,河面上頓時白浪滔天。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基干隊決定集中所有力量向龍口投沙包、石塊。然而,幾百斤重的拋物一到水里便被沖得無影無蹤,人們嘗試在河里打樁截流也未能成功,激戰了1個多小時毫無進展。

夜色將近,風越刮越大,洪水逐步向缺口兩側沖刷拓展,情急之下,勞動組長卞朝良大喊一聲:“和洪水拼了,看我的。”說著便縱身跳入齊胸深的急流中。隨著他的吶喊,20多名民工也相繼沖了下去。他們肩并肩、手挽手,用血肉之軀在龍口筑成了一道人墻。

留在岸上的同志抓住這個機會,挖的挖、裝的裝、抬的抬、背的背,向缺口搶投草袋。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草袋一袋袋下沉。在水下堵口的民工們,不管風浪擊打,忍饑挨餓戰嚴寒,咬緊牙關頑強堅持著。經過9個小時的鏖戰,大壩終于在夜間12點合龍斷流,洶涌的巴河水被乖乖地鎖在大壩前。

以血肉之軀筑壩的事例,在新汴河工程建設中并不罕見。1969年春,河南商丘專區動員15萬民工疏浚本區虬龍溝至省界段41.5千米沱河。工程在進入決戰的關鍵時刻,遭遇了一次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春汛,沱河上游2000多平方千米流域內普降大雨,雨水沿沱河卷著泥沙向下游奔騰,直奔宿縣專區新汴河工地而來。

經過權衡,河南省商丘專區決定在豫皖交界的沱河上筑壩截流。筑壩從沱河兩岸同時展開,在夯聲、歌聲、吆喝聲、拋物丟進水里產生的巨大轟鳴聲中,大壩以驚人的速度從兩岸向河心靠攏。

經過兩天兩夜的拼殺,截流進入合龍階段。打樁隊民工聽到合龍命令后,迅速跳進冰冷的水里,開始了緊張作業。由于水流太急,木樁無法接近河底,民工們就用雙手緊抱木樁沉下水去,每打下一根樁都要多次下到水里,有的人被激浪沖到下游,奮力上來后又下去。接著就是拋沙石沙袋,運送沙袋的人用胳膊組成幾道傳遞帶,上百斤重的沙袋在人們手臂上飛快地傳遞,迅速向合龍口拋去。合龍口像兇猛的虎口,沙袋剛一拋下去就像泥丸一樣被吞沒。

危急時刻,400名民工挺身而出,發出共同的誓言:“為30萬民工兄弟開辟道路,增強兩省情誼,進虎口跳龍潭也心甘!”說著,他們一個個毫不猶豫地跳進激流,臂挽臂筑成一道人壩,身體在激流中搖晃,但意志卻堅如磐石,慢慢地,水流被阻斷,整個大壩終于連在了一起。

濉溪縣徐樓閘 。記者 蔣幫煜 攝

并肩作戰兄弟情

1968年10月21日,河南商丘專區沱河治理工程戰斗指揮部組織10萬民工開赴安徽省濉溪縣,動工疏浚沱河。

“當時小麥還沒來得及播種,我就帶著30多個村民趕赴前線了。”河南省永城市百花社區黨支部原書記謝為中回憶起那段歲月,依然目光如炬。彼時,他是謝莊村謝東生產隊隊長,肩負著帶領村民完成艱巨任務的使命。他們自帶干糧、被子等,一路奔波來到施工現場,自行搭建簡陋的庵棚。寒風凜冽,窩棚里冷得像冰窖,但沒有一個人抱怨。

盡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是大家都鉚足勁、喊著口號加油干。施工現場人聲鼎沸,民工們利用泥兜子、平板車等工具,穿梭在河堤上下,一兜兜泥土被挖起,一車車泥沙被運走。謝為中和村民們個個干得熱火朝天,雙手磨出了血泡,肩膀被扁擔勒出深深的印痕,但無人叫苦叫累,更沒有絲毫退縮。

如今,57年過去了,謝為中常常到沱河風景帶鍛煉身體。望著眼前自己曾經參與疏浚的這條河流,他不禁感慨萬千:“幫助下游挖河,其實也是幫助我們自己。這條河見證了我們的付出,也見證了我們的收獲?!?/p>

“當年建設新汴河工程時,上萬名河南兄弟姐妹帶著工具干糧,徒步支援濉溪?!卞∠h水務局水利水電工程高級工程師郭擁軍說,“那時候工地上兩省民工同吃一鍋飯、同睡草窩棚,可以說沒有當年豫東民工的并肩奮戰,就沒有今天濉溪的河湖安瀾,這份兄弟情我們永遠記在心里?!?/p>

在新汴河工程建設后期,工地上還涌現出許多“機動隊”“突擊隊”。他們并不是上級的有意安排,而是隨著工程進展的需要,一些率先完成任務的民工發揚團結奉獻精神,主動返回工地幫助其他單位而自發形成的。

最先以“機動隊”形式重返工地的是五河縣武橋中隊后場勞動組。二期工程開工后,后場勞動組有16名民工參加挖河,他們年齡大多在20到30歲,年輕氣盛,富有開拓精神。無論是掄大鍬還是裝土車,他們總比別的隊干得多干得好,哪樣活都要爭第一,僅用48天就完成了自己的施工任務,創下新汴河工程進展的新紀錄。

回家第二天,大伙聚集在一起,覺得目前正是挖河的關鍵時機,其他勞動組任務還很繁重,應該幫助他們一下。商量后決定,6個人留下在家忙生產隊的活,其余10個人組成“機動隊”,到中隊主動請纓,重返工地繼續干活。他們帶著行李和干糧,冒著大雨步行20多公里返回工地,先后支援了陳斜口、周湖等組。

后場組的事跡在《拂曉報》登載后,很快在新汴河工地上產生了“頭雁”效應——宿縣總隊大店中隊昌圩戰斗組的18名民工,完成任務后先后支援了大周、蘇廟等6家單位。蕭縣黃口中隊工段因河上要建鐵路橋,工程任務一推再推,無法在汛期前完成。經過總隊緊急動員,已完成任務的王寨、石林、龍城、朔里、皇藏等5個中隊的6500多名民工不顧疲勞,從家里星夜兼程前去參加突擊會戰,經過十多天的奮力拼搏,一舉完成了掃尾任務。

碧水長流澤后世

沿著新汴河向下游前行,記者來到了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的團結閘。

團結閘是新汴河入洪澤湖的最末一級控制工程,由宿州市水利局管理。為進一步提升其運行標準,2024年12月,團結閘除險加固工程正式啟動。工程增設了檢修閘門及啟閉設施,安裝了水位監測、變形監測等安全監測設施,并將設計洪水標準從20年一遇提升至50年一遇。目前,水下工程建設已經完成,并順利通過了通水階段驗收。

工程執行經理賈也說:“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泗洪縣給予了極大支持,例如安排交警在橋兩側疏導交通,確保施工期間道路安全暢通。”

兩市團結協作的傳統由來已久?!爱斈?,為了滿足泗洪縣群眾的利益訴求,建設旱澇保收田,安徽省將原計劃建在泗縣的集節制水位、通航、電灌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水閘樞紐工程,下移到泗洪縣境內,取名團結閘?!便艉榭h水利局副局長李凱旋告訴記者,此舉既使得泗洪縣數萬畝農田得到灌溉,又溝通了皖北、蘇北水上交通,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為了共同做好新汴河治理保護工作,2021年10月,泗洪縣和泗縣簽訂了聯防聯治聯控合作協議,共同建立了跨界河長制聯合機制。雙方還每年組織聯合巡河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沿線水資源保障能力、水域岸線管理水平、水污染防治水平,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目標。

時光如流,汴水不語。新汴河工程已經過去多年,但在那段歲月里所展現出的團結奉獻精神卻永遠不會磨滅。它如一座巍峨的豐碑,永遠矗立在新汴河沿線群眾心中,激勵著三省群眾攜手前行。記者 沈前程


版權所有: 拂曉新聞網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紫云| 万宁市| 永清县| 新蔡县| 郓城县| 柘荣县| 鹤山市| 阿合奇县| 工布江达县| 白朗县| 诸城市| 栾川县| 天峨县| 尼木县| 丹江口市| 远安县| 肥乡县| 莫力| 余庆县| 平和县| 定边县| 荣成市| 贺州市| 平安县| 周宁县| 昌邑市| 六安市| 安新县| 根河市| 肥东县| 封开县| 肥东县| 逊克县| 崇明县| 马边| 龙陵县| 江西省| 慈溪市| 聂拉木县| 通化市|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