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土豆迎豐收 致富路上添“薯”光
日前,記者走進埇橋區桃溝鎮南秦村千畝土豆種植基地,伴隨著機器轟鳴聲,土豆專用收獲機在地里來回作業,一顆顆外觀飽滿、金黃鮮嫩的“金豆豆”在機器的操作下破土而出,隨著履帶翻滾鋪滿田壟。工人們則跟在收獲機身后,麻利地將土豆按照個頭大小分類拾撿,裝入編織袋中,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以前種土豆靠天吃飯,一畝地收個3000斤就不錯了。現在我們采用科學種植與高效管理模式,一畝地輕輕松松收個8000來斤。”基地負責人王正攀黝黑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他彎腰撿起一個剛出土的土豆對記者說,“看咱這土豆品相,大小均勻、表皮光滑,備受市場歡迎。前段時間就已經跟廣州那邊簽好2000噸的訂單了,這兩天就發走。”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我們村今年種植了1400余畝土豆,采取‘土地輪作’模式。等土豆收獲后,將無縫銜接種植蔬菜或玉米,實現‘一田多收’,既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讓村民增收致富。”該村黨總支書記徐峰介紹,近年來,村里積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優化種植技術、加強農業技術指導等措施,不僅讓土豆的產量節節攀升,實實在在地鼓起村民的“錢袋子”,還走出一條“產業發展促增收”的新路子,實現了抱團致富促振興。
土豆的豐收還帶動了一批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據介紹,在采收期,基地每天用工量在150人左右,為附近村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這段時間家里不是很忙,我們來基地干活,離家近比較方便,而且按工作量給錢,多干多得,一天下來能掙個100多塊錢呢。”工人楊立花笑著說。
“沒想到,這小小的‘土疙瘩’,已經成為帶動我們村產業振興的‘金蛋蛋’。”徐峰表示,接下來,南秦村將不斷扶持農業種植大戶、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產業種植,持續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為鄉村振興鋪就了一條“豐收路”。記者 彭序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80后”夫妻榮登“中國好人榜” 06-25
-
2從“質升量穩”看宿州外貿底氣何在? 06-23
-
3宿州傳統“老字號”煥發“新生機” 06-21
-
4楊軍在靈璧縣調研耕地保護、糧食安全等工作 06-20
-
5全市招商引資重點項目暨固定資產投資調度會召開 06-20
-
6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593家 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