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質生產力推動靈璧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
安徽漢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法人劉東介紹成果轉化項目。
在靈璧經濟開發區軸承產業園內,一條條軸承生產線高速運轉,機床精準加工軸承部件,數字大屏實時跳動著生產數據。自2018年第一家軸承企業入駐以來,短短7年間,靈璧,這座曾經以農業聞名的縣城,已集聚了60余家軸承制造企業,逐步構建起涵蓋軸承鋼管、套圈、保持架、滾動體、熱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2025年一季度,軸承及配套產值同比增長27%。
位于園區內的安徽漢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發展勢頭強勁。“我們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依托西北工業大學的成果轉化項目,研發了全球首臺1000噸、2500噸、4300噸、6300噸盤軸件臂式碾軋成型設備。目前,這類設備已全部投產使用。它徹底打破了高端軸承、齒輪、燃機行業大尺寸盤件,無法整體成型的行業壁壘。”西北工業大學二級教授、安徽漢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法人、首席科學家劉東說。
儒特(安徽)實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工作。
近年來,靈璧縣積極與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將自身打造成為西北工業大學、洛軸所、合工大等科研成果轉化基地。通過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數字化車間改造,提升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靈璧經濟開發區內的安徽省一摸方舟軸承有限公司,在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后,采用先進的鍛壓模具數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實現了新能源汽車輪轂軸承,內外法蘭生產的自動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
“數字化車間運行前,我們每年維護和更換成本約200萬元。引入工業互聯網技術后,企業維護和更換成本降至150萬元,節省了25%的成本,產品質量能穩定滿足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要求。”安徽省一摸方舟軸承有限公司銷售部總經理孫會介紹。
目前,園區37家軸承及配套規上企業用上了“物聯網云平臺”,實現設備聯網、數據互通,庫存周轉率提升40%,交貨周期縮短30%。僅2024年,以軸承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實現產值36.05億元。靈璧軸承生產正逐步從“拼人力”向“拼算法”轉變。
該縣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支撐。一方面,與宿州學院共建機械裝備制造(軸承)產業學院,成立博士工作站,吸引高端人才投身軸承產業研發;另一方面,通過合工大技師學院靈璧分院以及靈璧高級職業技術學校開設軸承班,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每年為產業輸送大量實用技能人才,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儒特(安徽)實業有限公司就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研發樓,組建了高層次人才隊伍,引入國際研磨領域權威專家,成立了院士工作站,主攻高精度、輕量化高端軸承產品及技術的自主研發,突破了多個技術難題。
“2021年起,公司以氧化鋯、氮化硅為原料,生產不同規格的高端軸承滾珠,最小的產品直徑僅0.1毫米,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去年,公司產值3.67億元。今年上半年,預計達2億元,其中出口占到近兩成。”儒特集團安徽致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任永國說,在靈璧縣支持下,公司的專家團隊聚焦軸承產業核心技術和關鍵環節,推動技術改進和產品更新。和傳統的以鋼材為原料的軸承相比,現在使用新材料生產的軸承具有高韌性、高強度、高耐磨性、高耐腐蝕性和絕緣、絕磁等特性,可以在惡劣環境下使用。
安徽漢正航空材料有限公司工人在精密檢測。
政府牽線搭橋,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這種協同模式不僅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還提升了產業的整體競爭力。目前,靈璧軸承產業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上下游企業集聚,形成更具規模效應和輻射力的產業集群。“我們要堅決扛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用好政策機遇,以建成長三角軸承特色產業集聚區為目標,著力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為安徽打造“三地一區”,加速推進長三角經濟帶的崛起貢獻靈璧力量。”靈璧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衛說。■ 文/劉志 記者 楊雪 圖/記者 楊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06-03
-
2機聲隆隆響 顆粒盡歸倉 05-30
-
3宿州市一人三集體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集體 05-30
-
41-4月份宿州經濟“成績單”出爐 05-29
-
5乘勢而上向“新”行 換道領跑成“汽”勢 05-28
-
61-4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規模持續增長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