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芯”動能 共筑“芯”高地
糧安天下,良種先行。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源頭。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
航拍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埇橋區融媒體供圖
近年來,我市錨定種業強市建設目標,先后出臺一攬子扶持政策和利好機制,積極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體系,加快培育制種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種業提檔升級,繪就強村富民“芯”圖景。
政策護航
鋪就種業振興路
“我家農場經營700多畝地,以制種為主,這幾年政府的制種補助力度越來越大,加上農技服務助力,我們大搞種植的信心越來越足?!比涨埃陟`璧縣黃灣鎮單營村,正在指導秋種的家庭農場主朱修合高興地說。
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為進一步發展現代種業,我市結合實際,先后出臺了《中共宿州市委農村領導小組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種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及其實施細則,以發展現代種業、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大政策扶持,健全管理體系,改善監管手段,不斷提升我市種業科技創新能力、企業競爭能力、供種保障能力和市場監管能力等,使地方種質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育種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良種生產供應保障能力明顯提高。
《意見》聚焦建設優勢良種繁殖基地、助推企業發展、選育優良品種、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保護種質資源5個方面,提出了9條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預算資金100萬元用于小麥、大豆、辣椒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預算資金300萬元用于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預算資金2300萬元用于加快小麥、大豆、玉米和瓜菜的良種繁育與推廣;預算資金100萬元做大做強種業企業和種業科研單位;預算資金100萬元,加強種業人才引進。
同時,我市還建立種業發展基金,支持優勢種業項目發展;建立市級現代種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市政府負責同志任聯席會議召集人,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等16家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統籌研究現代種業發展支持政策,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多措并舉
種業發展勁頭足
育種、審定、推廣、耕種、收獲、歸倉……一粒粒良種在宿州這片沃土上輪回繁衍,經過春夏秋冬、風霜雨雪,煥發出勃勃生機。近年來,我市以發展現代種業、保障糧食安全為目標,多措并舉推進現代種業發展,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基地提升、種業企業扶優和種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聚力推進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
依托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著力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產業帶動力的種業重點龍頭企業,發展一批“專精特新”種業企業。支持企業繼續做強優勢、做大規模,針對小麥、玉米、大豆等品種,支持企業加強育種創新攻關。目前,已有皖墾種業、豐大種業等行業頭部企業入駐產業園。同時,不斷加強市場監管“潔凈”種源環境,做好種業科技成果轉化。健全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無證生產、制售假劣種子(種苗)等行為,為全市農業生產安全和糧食安全提供堅強保障。通過與國內一流高校、種業科研機構合作,建設農業實驗基地,借助農科專家力量,加強產學研推用結合,完善種業產業鏈條。
我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小麥育種基地,近年來,先后選育國審、省審小麥品種46個,占全省小麥品種的46.9%。超高產品種“華成3366”成為我省首個畝產突破800公斤的小麥品種;綠色抗病品種“皖宿1510”“華成麥1688”“天益科麥5號”的選育,在解決安徽小麥生產面臨的赤霉病多發難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由我市小麥育種專家吳蘭云繁育的“皖宿1510”是2021年154個國審小麥品種中安徽省唯一一個也是首個半冬性中抗赤霉病品種,在黃淮海地區推廣潛力大。
“俗話說,‘籽種好,一半谷’。良種在農業增產中的貢獻率超過45%,只有打贏種業翻身仗,才能從源頭上確保糧食安全?!笔修r業農村局局長張安文表示。據統計,目前,我市共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334份,自主選育通過審定的農作物品種53個,其中玉米16個、小麥24個、大豆13個;登記辣椒品種458個、西瓜品種26個;授予品種權保護的品種59個。全市常年小麥制種面積約25萬畝,生產小麥種子約1.25億公斤;大豆制種面積約6萬畝,生產大豆種子約900萬公斤;辣椒制種面積約1.2萬畝,生產辣椒種子約35萬公斤。
集群成勢
打造種業科技谷
為加快現代種業發展,2022年6月,我市以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以市鄉村振興投資集團為平臺,以高??蒲袉挝粸橐劳?,以大型種業企業為主體,全力打造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種業小鎮)。
據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管委會主任張梅介紹,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占地約25000畝,主要建設內容分為核心區、生產區和加工區三大功能區。核心區主要建設種業綜合樓、種子檢測中心、種子研發中心;生產區主要建設高標準農田,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農田防護林網、生態防護林、田間道路、田間溝渠、機電井、智能化節水灌溉、植保防護、排水等;加工區主要建設種子生產廠房、倉庫、農機庫棚、曬場、配套智能化種子烘干、種子加工生產線等。生產區結合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土地全程托管等多種模式,有序推進“小田變大田”工作,目前已完成1萬多畝土地,為種業研發和良種繁育奠定基礎。
目前,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建設成效顯著。現有中國農科院宿州實驗基地、南京農業大學宿州現代農業研究院、安徽農業大學皖北試驗站、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宿州實驗站、埇橋區農科所5家科研單位入駐種業小鎮;與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安徽工程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宿州學院6家高等院校建立了產學研關系;兩位院士以不同形式在園區開展技術指導,“大豆院士”蓋鈞鎰在產業園建立了大豆試驗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在園區建立了“專家小院”;荃銀興大、華成種業、淮河種業等9家種業企業入駐;中國農業大學、崖州灣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高??蒲袉挝徽谇⒄勅腭v事宜。
種業科研成果轉化利用效果顯著。園區先后建設了3000多畝高標準試驗田,試驗示范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共有56個科研項目在園區實施,并取得豐碩成果。產業園成立以來,各類科研機構和企業先后培育國審品種18個、省審品種37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8項;大地、華成等種業公司年繁育加工良種1.2億斤,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建成后,可入駐種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30家以上,實現年產值20億元,通過2年的建設周期,努力打造成為黃淮海地區的‘種業硅谷’,力爭成為具有皖北特色、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中國種業之都’?!睆埫穲远ǖ卣f。記者 楊雪 見習記者 吳智偉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在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上創先爭優 11-01
-
3前三季度宿州進出口總值達45.9億元 10-25
-
4前三季度宿州市規上服務業平穩運行 10-24
-
51-9月宿州市新設各類經營主體6.9萬余戶 10-18
-
6宿州市28家企業參加廣交會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