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抗疫一線的報道)全力守護患者“生命線”
埇橋區發生疫情后,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決定自7月20日中午12時起,在主城區實施3天臨時性管控措施。看病就醫是群眾最基本的日常需求,如何保障管控期間人民群眾安全及時有序就醫,是疫情防控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環。22日上午,記者來到宿州市立醫院北區急診科一探究竟。

進入急診科大廳,只見各類導引牌指引清晰,就診須知詳細明了,導醫臺工作人員的服務周到熱情。“近幾日,每天收治患者在30名左右。由于疫情原因,與以往相比,急診科醫護人員壓力增大。”該院急診科主任程仁力告訴記者。
特殊時期,就醫群眾來自不同風險區域,如何分類分區落實好疫情防控措施,保障患者安全、有序就醫,該院急診科做好了充分準備。
“從救護車來小區接我父親,在到醫院搶救治療,一點時間都沒有耽誤。醫生和護士都非常盡心盡責,真的很感謝他們。”正在該院急診搶救室陪護父親的市民李先生感激地說。
李先生家住宿城明日世紀花園小區,22日凌晨3點多,其86歲高齡的父親因胸悶、咳喘、呼吸困難,急需救治。撥打了120后,救護車很快到達小區,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將其父親送到醫院急診科。 醫生第一時間開辟了綠色通道,隨即進行搶救。同時,查驗患者及陪護家屬“兩碼”無異常和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并為他們做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沒有因為疫情影響到搶救和治療,真的很感動。”李先生表示。
“這位老人在兩個多月前,因急性胸痛入院,被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我帶領團隊對其實施了急診介入手術,患者被成功救治。”程仁力告訴記者,患者因近期感冒、咳嗽導致身體不適,加之年齡大、基礎疾病多,再次入院,醫生對其給予吸氧、心電監護、利尿改善心功能等急救措施,約10分鐘后,其胸悶、憋喘癥狀緩解,后期繼續給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對癥治療,患者目前病情穩定,將轉入病房治療。
“我們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的同時,按照預檢分診制度,針對不同情況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救治方式,絕不會因為疫情防控延誤病人救治。”程仁力表示,疫情防控期間,針對不同區域、不同情況的患者要分區對待,按照相應程序進行分類診療。對于來自低風險區域的患者,只要查驗“兩碼”無異常、出示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即可正常就診;對于中高風險區域、集中隔離點以及安康碼被賦紅黃碼的患者,則被收治在該院南區黃碼醫院;如若是急危重癥患者,則開通綠色通道,立即在急診隔離搶救室進行救治。工作人員在做好防護的同時,為患者做抗原檢測和核酸檢測,并進行信息登記,做到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和醫療救治同步進行。
當天早上,搶救室還收治了一位急癥患者。該患者因腹部疼痛難忍,于當日早上6點多被救護車送到醫院就診,經超聲等檢查后,被醫生診斷為輸尿管結石。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隨即對其進行止痛、碎石、補液、解痙等治療,促進患者快速排石,癥狀很快得到了緩解。
疫情無情“醫”有情。為保障人民群眾正常醫療服務需求,市、區兩級協同聯動,暢通就診渠道,優化就醫流程,提供便民服務。據程仁力介紹,對于急危重癥患者、孕產婦、老年人、兒童等特殊人群,急診科不會以任何理由,特別是不會以沒有核酸檢測結果證明作為推諉、拒絕、延誤治療的理由,會第一時間進行救治。
“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落細落實好各項防控措施的同時,嚴格規范開展救治工作,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就醫需求。急診科是醫院的前哨,是治病救人的特殊戰場,我們將全力守護好患者‘生命線’。” 程仁力表示。文/記者 劉春艷 付雪芹 圖/記者 蘇洋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
-
2
-
3
-
4
-
5宿州市聚力打造人才創新高地 07-21
-
6埇橋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 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