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花開埇橋?
大豆,五谷之一,古人稱之為“菽”。
作為重要的糧油兼用作物,大豆營養價值高、用途廣泛。有人說,種豆,不止得豆;一顆大豆,根牽經濟社會之大局。這從大豆生產連續多年被列入中央一號文件,就能得到明證。因為大豆,同樣是保障國家糧油安全的重要一環。
2021年,中央財政在加大獎勵資金支持的基礎上,優化調整實施制種大縣獎勵政策,埇橋區入選農業農村部新一輪制種大縣獎勵名單。按照區企共建,突出企業主體的創新模式,作為本土制種龍頭企業——安徽華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成種業),順理成章地走向前臺,與埇橋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一起,承擔起“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項目。項目首次投入3000萬元,其中70%用于支持華成種業用于基礎設施改造,現代化種子加工能力提升,自動化種子檢測系統的完善等,以期推動基礎設施高級化、產業鏈條現代化,實現種業高質量發展。
“國家級大豆制種大縣”項目,緣何花開埇橋、落地華成?目前項目進展情況如何?
大豆的分量
大豆是人類植物蛋白和脂肪的主要來源,豆油是重要食用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和消費國,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豆品種,對于提升大豆產能、降低對外依存度、提高大豆及其產品自給率,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從行業布局上來說,制種大縣是保障農業供種數量、質量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種源供給的主要來源。
2021年,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通知提出,力爭通過5年的獎勵支持,實現“制種基地基礎設施高級化、種業產業鏈條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制種單產水平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質量控制能力與國際接軌,基本實現基地管理現代化。”
緊跟國家的政策步伐,2021年,埇橋區制定大豆制種大縣建設規劃(2021-2025年)。
規劃重點對龍頭企業生產能力改善提升、種子繁育基地田間保障能力提升、田間監測監控能力建設以及種子管理部門監管和服務能力的提升四個方面進行建設。項目突出區企共建,培育重點龍頭企業,提升企業科技制種裝備能力,從而優化大豆良種供給結構,改善大豆良種供給質量。規劃目標到2025年,形成10萬畝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基地,制種基地畝產水平提高到150公斤;大豆良種加工能力達到每年15000噸,大豆倉儲能力每年2萬噸,滿足200萬畝高蛋白大豆種植的良種需求。
埇橋的天賦
“大豆原產我國,而且起源自中國的東部和中部。”這在“中國大豆泰斗”王金陵主編的《大豆》一書中有據可查。
埇橋區位于我國中東部,地處淮北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奎、濉、沱、澮河等河流經過,是傳統的農業大區,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棉、油、肉、蛋生產基地。
“水土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的自然地理環境,適宜優質大豆生長,屬黃淮流域優質高蛋白夏大豆適宜種植區和重要產地,是大豆核心產區。”原埇橋區政協主席、大豆制種大縣項目推進負責人王宗杰介紹,“埇橋大豆作為‘地理標志’產品,具有蛋白質等營養成分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的特點,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3.8%,明顯高于其他地區大豆品種。”
路在人走,事在人為。擁有天時地利的優勢,還需主動作為的努力。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大豆產業發展,全市大豆種植面積220萬畝左右。埇橋區大豆種植面積約80萬畝,大豆良繁基地4.5萬畝以上,目前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
全區育成并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大豆新品種10多個,并擁有一批即將審定的大豆新品系,品種資源豐富,產量突出,優勢明顯;擁有成套種子加工機械生產線5條以及移動式種子加工設備,生產的良種除滿足埇橋區夏大豆播種需求外,還供應皖北、蘇北等周邊區域,在黃淮地區具有較強的穩產保供能力和影響力。
埇橋大豆制種產業通過“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形式,以種子生產加工基地為核心,輻射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從良種繁育高效種植、產品加工銷售、運輸服務等方面全產業鏈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民就業1萬人以上,實現人均年增收2000元。
深耕沃土,收獲金秋。埇橋區先后被認定為第一批安徽省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首批國家區域性大豆良種繁育基地。
華成的擔當
埇橋區境內現有持證種子企業19家,為何華成種業能夠“揭榜掛帥”,承擔起埇橋區大豆制種大縣項目的重任?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制種大縣已成為我國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種源供給的主要來源,對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有重要意義。2021年開始國家實施并推進制種大縣的創新模式,制種大縣結合基地建設和發展實際,遴選行業排名靠前,有影響力、有科研能力、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實現獎勵大縣與龍頭企業共建基地、共育企業、共促產業的目標。華成種業屬于國有控股企業,國有資金占比高、實力強,國家、省、市國有資本占比為80%以上,是國家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具有較強的育種創新實力,品種資源豐富,技術體系完備,龍頭企業優勢明顯,妥妥的“國家隊”、主力軍。
“我們始終堅持以推廣優良品種為使命,以科技為支撐,提升育繁推一體化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用種安全強化企業責任。”華成種業公司董事長劉良柏表示,華成種業現有員工50人,其中大中專以上學歷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人,外聘科研人員6人,具有中高級以上職稱的15人(高級職稱8人)。成立的華成農科院,擁有“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大豆、玉米、小麥、水稻四大育種團隊,高起點、高層次搭建科研創新平臺,是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安徽試驗站,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大、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農科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宿州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研發平臺厚實。
華成種業圍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市場經濟發展需求,創新育種手段,開展傳統的系統化育種與分子育種相結合,進行最新種質資源引進、創制、改良,提高常規育種效率,增強育種創新產業化能力,研究開發出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質優、產量高、適應廣的新品種。自育和合作大豆品種有天益科豆18、天益科豆19、科豆2號、科豆7號、科豆10號(高蛋白大豆)等。常年建有專業化、規模化的大豆、小麥、玉米、水稻等作物良種繁育基地8萬余畝,其中大豆現有良種繁育基地2.3萬畝。
“為全面落實國家大豆振興計劃,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大豆科研攻關平臺建設,力爭到‘十四五’末選育出綜合性狀好、市場認知度高大豆新品種1-2個,大豆良繁基地擴建10萬畝以上,輻射帶動埇橋區及周邊優質大豆種植面積300萬畝以上,公司大豆產業躍居全國十強行列。”劉良柏信心滿滿地說。
辛勤育良種,碩果自飄香。華成種業是全國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其中小麥產業進入全國十強,排名第八,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AA級種子信用企業,安徽省誠信示范企業,先后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項10多項,2021年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大豆振興,良種先行。大豆制種大縣建設能夠形成以華成種業為龍頭的大豆良種育繁推產業集聚區,并通過在埇橋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黃淮海高蛋白大豆育種產學研創新平臺,推動良種選育,提升全區的大豆良種供應能力,實現大豆增產增效,輻射帶動皖北乃至黃淮海區域高蛋白大豆的種植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埇橋力量。”談到項目建設的影響,埇橋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總農藝師郝彩俠如是說。
4月19日,記者走進華成種業,但見4個銀色的大罐高聳半空,十分顯眼。
“那是種子存儲罐。我們正在進行種子加工、存儲能力建設,良種基地田間工程建設也在有序開展。”劉良柏介紹,“在現有大豆良種繁育、推廣的基礎上,以該項目為依托,我們進一步完善和提升大豆良繁基地田間基礎設施,提升制種科技裝備水平,改善良種加工、倉儲、研發和培訓服務條件,做優基地、做強企業,保障大豆種源供應能力,努力打造埇橋優質高蛋白大豆區域品牌,堅決打贏大豆種業翻身仗。” 記者 王志新 歐雪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宿州市一季度工作點評會暨工業強市工作推進會召開 04-25
-
2宿州市小麥赤霉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召開 04-25
-
3第九期宿州市企業家沙龍下午茶活動舉行 04-25
-
4
-
5一季度宿州市經濟穩中有進開局良好 04-25
-
6王啟榮在埇橋區調研文明城市建設工作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