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拂曉新聞網--拂曉報訊(記者 邵子育)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依托林地資源稟賦,盤活發展機制,構建起林下種植、養殖與森林景觀利用融合的復合經營模式,實現生態與產業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科學布局,推動產業持續壯大。我市通過全面摸排林下經濟發展現狀,明確高質量發展舉措,推動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目前,全市林下經濟面積達50余萬畝,產值突破10億元。發展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家,產業發展根基愈發牢固。
打造特色,培育多元發展模式。各地立足地域資源,走出特色發展之路。碭山縣依托酥梨經果林優勢,搭建林下菌棚,將廢棄果樹枝條加工為菌棒原料,實現“林菌”模式資源循環利用;還以酥梨資源為核心,開展梨花節、采摘園、露營等活動,促進林下經濟、生態旅游蓬勃發展。蕭縣借助東南山區優勢,發展林蜂、林蟬養殖,培育林蜂養殖主體30余家,金蟬養殖面積超400畝。側柏枝葉、柏籽是中藥材,其中枝葉能提取精油,柏籽可作香料、枕芯等。蕭縣依托10萬畝石質山造林側柏,年采集量超1000噸,將森林資源轉為經濟收入,助推產業發展。市夾溝國有林場推進2025年度林下中藥材復合種植及仿野生柴胡種植項目,林藥種植面積超400畝,培育丹參、玄參、射干、柴胡等林下中藥材品種多達十余種。
創新模式,充分釋放發展動能。我市積極探索利益聯結機制,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讓林農共享發展紅利。靈璧和泗縣林業發展中心依托薄殼山核桃基地,打造“薄殼山核桃+林藥+林糧+林旅”綜合模式,提供就業崗位近100個,帶動農民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靈璧縣圍繞磬云山國家地質公園和林下中藥草種植,打造“林下藥園+旅游觀光”線路,推動林下經濟與文旅融合,帶動周邊農家樂、民宿等收入超80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