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安徽日報》T6版特別報道
“剛參加革命時,我才15歲,是抗日游擊隊里年紀最小的‘娃娃兵’。”近日,在宿州市埇橋區三里灣街道一處民宅里,101歲的新四軍老戰士孟超群輕撫著泛黃的舊照片,思緒回到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歲月。
1924年,孟超群出生于宿州蒿溝鄉的農戶家庭,幼時曾在私塾念書。“1939年,同村的存善叔找到我,說抗日游擊隊正缺能識文斷字的年輕人,問我敢不敢跟他們一起打鬼子?”老人憶起初入革命隊伍時的情景,眼神依舊清亮。當時孟超群的個頭還不及步槍高,毅然加入了抗日游擊隊。因膽識過人,他不久后升任青年班班長。
1940年,孟超群隨部隊整編至宿東獨立團,因作戰勇敢、多次立功被吸收入黨。此后,他隨部隊轉戰南北,在日偽據點間穿插作戰。“戰士們腳上磨得全是血泡,用水簡單清洗一下就接著趕路,沒一個人叫苦,大家心里就一個念頭:把鬼子趕出中國!”談到此處,老人的聲音微微顫抖,情緒愈發激動。
1941年,孟超群被派往懷遠縣龍亢鎮的淮上聯中學習財稅知識,這里是新四軍第四師師部所在地。戰爭年代人才緊缺,他僅經過半年培訓,便被分配到行署稅務局任文書,后又任懷遠縣政府會計主任,負責全縣稅款征收工作。
皖南事變后,形勢驟然嚴峻,孟超群隨部隊退守渦河以北,堅持開展游擊戰。宿東辦事處成立后,他調任財務局科員,不久又赴六區征收處任主任,挑起籌糧征稅的重擔。
六區地處日偽勢力范圍,北部的時村駐有日偽軍數百人,西部的苗安孜、南部的大店和婁莊亦有日偽軍盤踞,時常襲擾我軍。為加強稅收工作,在宿東辦事處的支持下,時年18歲的孟超群組建了一支十余人的稅警班,在險境中堅守崗位。為防糧草被敵人搶奪,他們常于深夜冒死往根據地轉運。
“戰爭年代,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鬼子斗,就不能怕死。”這句話,孟超群說得斬釘截鐵。一次,他和一名稅干在趕路時,遭遇日軍馬車隊,情急之下躲進高粱地,繞到敵后通報信息,讓部隊及時改道。還有一次在蒿溝集,他發現3名戰友被日偽軍押解,便立即返回王集稅卡,帶著稅警抓獲兩名日偽稅工,以交換人質的方式救出戰友。最驚險的一次,面對日偽軍數百人的三路圍攻,他機智放火,借著濃煙掩護大部隊突圍,自己卻被彈片劃傷了胳膊。
1944年,新四軍第四師在彭雪楓師長率領下向路西反攻。當時,孟超群在靈璧縣澮溝區工作,他帶領民工修橋鋪路,出色完成籌糧征稅任務,為前線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101歲抗戰老兵孟超群。 桂振嶺 攝
新中國成立后,孟超群先后在地區稅務局、地區財貿干校、工業品站、百貨站等崗位工作。“公家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馬虎。”他把戰場上那股較真勁兒帶到了工作中,無論是核對稅票還是管理倉庫,都以高度的責任感全力以赴。
在子女們的記憶里,孟超群似乎總有忙不完的工作。孟超群常跟晚輩說,心里裝著家,更要裝著國,報效國家是本分。80年時光流轉,鐵軍精神在他身上依舊熠熠生輝。
記者 何雪峰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