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99,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eeuss鲁片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歡迎訪問拂曉新聞網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抗日烽火路)孟憲琛烈士:碭山大地的革命先驅

作者:曾慶芳 來源:拂曉新聞網--拂曉報 2025-09-03 15:47

在碭山縣周寨鎮孟樓村,有一座古樸的院落,三間青磚黛瓦的房子與幾間土坯房,處在現代民居之中,中間那尊長衫禮帽造型的銅像,目光如炬凝視著這片他曾用生命守護的土地,仿佛在訴說著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這里,就是孟憲琛烈士故居。

孟憲琛,1910年出生于碭山縣周寨鎮孟樓村的一個書香門第、士紳之家。1920年至1927年間,他就讀于碭城第二高等小學,在進步教師的啟迪下,萌發了憂國憂民之心,開始勵志報國,常寫文章抨擊社會黑暗,積極宣傳愛國思想。1927年夏,孟憲琛考入蘇州成烈體專,但面對白色恐怖籠罩下的苦難中國,他毅然退學返鄉,于1928年考入碭山師專。1929年春,經朱秀章介紹,孟憲琛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碭山師專的第一名黨員。

入黨后,孟憲琛積極投身革命事業。1931年,他一手建立了碭師黨支部,并擔任黨支部書記。同年秋,受中共碭山縣委派遣,孟憲琛回到家鄉孟樓村開展工作。1932年,他發展了一批黨員,建立了孟樓黨支部,并任黨支部書記,同年9月,當選為中共碭山縣委委員,任中共城北區委書記。在此期間,他創辦了孟樓小學和農民夜校,成立了窮人會,組織民眾抗捐抗稅,還發動農民參加反土地插標的斗爭,使國民黨縣政府的企圖落空。

1933年4月,孟憲琛不幸被捕入獄,被解往鎮江國民黨江蘇省臨時軍法會審處。在獄中,他與獄友盧世芳、李忠道等人成立了“獄中互濟會”,同敵人進行堅決斗爭,面對嚴刑拷打和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1936年,孟憲琛回到家鄉,重新辦起了農民夜校,并以夜校為基礎發展黨員,開展群眾運動。

抗日戰爭爆發后,孟憲琛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抗日斗爭中。他先后擔任中共碭山縣特支書記、碭山縣第一特務隊隊長、蘇魯豫區黨委警衛營營長等職。抗戰期間,他英勇殺敵,先后轉戰豫東、魯西南、蘇北數十縣,殺日寇、捉漢奸、攻據點,讓西北一帶日偽軍聞風喪膽,忠實護衛了抗日根據地的安全。

孟憲琛不僅自己投身革命,還動員全家老小投身抗日工作。他的父親任碭山三區青年救國團團長,發展青救團員八九百人;其母和妻子積極參與婦救會,帶領當地婦女兒童打米磨面,支援后方;其胞弟和堂兄弟都是他開展各項活動的得力助手。全家人節衣縮食,變賣家產,支持抗戰,被豐縣、單縣、碭山一帶的軍民譽為“抗日飯店”“抗日之家”,孟樓村也被譽為“碭山的革命根據地”“抗日村”。

然而,正當蘇魯豫邊區抗日斗爭如火如荼時,1939年9月17日,孟憲琛在湖西“肅托事件”中蒙冤遇難,年僅29歲。194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關于湖西邊區鋤奸錯誤的決定》,召開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孟憲琛等同志得以雪冤,并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為了紀念孟憲琛烈士,傳承他的革命精神,碭山縣、周寨鎮聯合對自然朽損嚴重的孟憲琛故居本體進行了全面修繕。如今的故居,院內設有孟憲琛雕像、烈士紀念墻、中共一大至二大展板等,主屋增設22塊孟憲琛生平展板及簡易家具,立體全面地再現了孟憲琛同志各個時期的英雄事跡。如今,這里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紅色教育的重要基地。

孟憲琛烈士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他為碭山縣黨和人民武裝的創建與發展,為湖西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魯蘇豫皖四省交界處建立的根據地,因地處微山湖西得名)的開辟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堅定執著的信仰信念,為國為民的初心使命,為革命事業敢于斗爭、勇于犧牲的大無畏家國情懷,將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不斷前行。記者 曾慶芳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山县| 甘孜| 昭平县| 巴南区| 陆丰市| 德格县| 定远县| 新平| 双牌县| 台中县| 宁海县| 驻马店市| 南溪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沙洋县| 庆城县| 巩留县| 建平县| 平乐县| 和田市| 门头沟区| 三明市| 东平县| 阿拉善右旗| 苍山县| 滕州市| 封丘县| 托克托县| 永吉县| 彰化市| 衡东县| 福建省| 兰坪| 昭苏县| 普格县| 藁城市| 牡丹江市| 鄂托克前旗| 华阴市| 禄劝|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