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健,1923年10月出生于宿縣地區,14歲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奔赴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八路軍總部機要員。1942年十字嶺突圍戰中,左權將軍為掩護包括她在內的機要人員壯烈犧牲。1943年,她與后來成為丈夫的戰友王政柱護送八路軍190兩黃金至延安,為革命事業作出了積極貢獻。
從家鄉到延安的千里奔赴
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宿縣地區的共產黨員和抗日進步人士響應黨的號召,成立了“抗敵救亡社”。當時年僅14歲的羅健,毅然決然地走出宿縣啟秀學校校門,參加“抗敵救亡社”,成為共產黨員趙匯川領導的第二大隊的一員。在這里,羅健結識了李昭、余敏、牛正中等一批熱血青年。他們做了大量的抗日宣傳工作,除分散進行街頭演出、演講、宣傳全面抗戰主張外,還組織歌詠隊、話劇隊,經常到戰時醫院慰問演出。
1938年5月,宿縣失守,革命轉入地下。羅健與同伴們找到地下黨組織,強烈要求去前線直接參戰。為了保護這群革命火苗,地下黨組織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帶他們去找游擊隊。
按約定時間,羅健、李昭、余敏等趕到了河南永城地下黨員王鳳悟家里。于是,新四軍豫東游擊隊增加了羅健等十幾名游擊隊員。根據地領導人彭雪楓接見了這些新來的游擊隊員們,他經常給游擊隊員們講話作報告,尤其是講到延安時,令人心馳神往。羅健、李昭、余敏“三姊妹”代表大家提出想去延安,彭雪楓立刻答應,說根據地有責任向延安輸送青年同志去學習,去的人越多,培養出來的干部越多,革命事業就越發展,勝利就越快。
1939年2月23日,羅健、余敏、李昭、牛正中等共10人,從河南永城出發,踏上前往延安的征途。“聽我姨說,他們一行人身著笨重的棉衣棉褲,背著行囊向西行進,第二天腳掌就磨出了血泡,但他們沒叫苦叫累,一路風餐露宿,經過河南周口、許昌、鄭州等地,最后到了洛陽。”羅健外甥、宿州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羅軍說,國民黨頑固派為了阻止熱血青年前往延安,沿途設了很多關卡,洛陽是他們的重點防范處,軍警盤查得很嚴。在牛正中舅舅葛云龍的幫助下,羅健一行坐上了直達西安的火車。
到達西安后,為了躲開特務、憲兵的搜查,羅健與同伴們住在一個不起眼的旅店里,分頭前往八路軍辦事處。在辦事處集合后,他們拿出豫東根據地的介紹信,請辦事處盡快安排他們去延安。歷時數月,跨越千里,羅健順利到達延安,并于1939年7月如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后隨抗大總校轉到太行山區,1942年1月被分配到八路軍總部任機要員。
埋藏了40年的秘密
“羅健奶奶親眼看到了我姥爺犧牲的過程,但直到40年后,她才把這件事說出來。”在北京市海淀區,一處靜謐的小院,記者見到了左權將軍的外孫、八路軍研究會副秘書長兼青年分會會長沙峰,在他的娓娓道來中,那段往事漸漸清晰起來……
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前方總部被迫轉移。5月25日,日軍的合圍圈越來越緊,為掩護羅健等人突圍,左權堅持親自率部擔負掩護任務。由于羅健身體不好,左權就拉著羅健突圍。不料羅健腳一滑,跌到路邊一人多深的溝里,這時左權已經沒有力氣去拉了,就讓警衛員跳下去把羅健推上來。羅健對左權說:“我實在走不動了,你先帶領大部隊突圍,千萬不要因為我影響大家。”到了十字嶺山下,左權讓司令部一個老紅軍原路返回,把羅健拖到了十字嶺山頂。
羅健正要前去向左權報到,突然,一輪炮彈襲來。“當時山上有3500多人,但大部分都是機要人員、工廠工人等非戰斗人員,看到炮火不敢往前走,姥爺揮舞著胳膊命令大家臥倒,不要慌張,卻不幸被彈片擊中頭部,壯烈犧牲。”沙峰說,當時日軍以為在十字嶺上包圍的是一二九師師部,還在戰報里面大肆宣揚。為了不影響士氣,上級統一口徑說左權是在對敵人的一次包圍當中犧牲的,羅健就把這個秘密一直埋在心里,直到1982年,為了紀念左權犧牲40周年,有記者采訪羅健時,她才聲淚俱下地把事情具體經過講出來。
護送黃金路上的革命情緣
1943年3月7日,彭德懷命令八路軍總部作戰科科長王政柱把八路軍從日本人手中繳獲、積攢起來的黃金帶到延安,交給黨中央,并安排飼養員汪秀田和去延安領取新密碼本的羅健與他同行。
出發的時候,王政柱把裝著190兩黃金(約12斤)和8斤金銀首飾的米袋子貼著襯衣斜挎在肩上,外面穿上棉襖,不仔細看便察覺不出異樣。羅健與王政柱扮成走親戚的小夫妻,汪秀田扮作隨行的家仆,一行人化好裝,從山西麻田出發。
從麻田到延安,直線距離約500公里。危機四伏的跋涉途中,羅健不僅承擔與交通站聯絡接頭的任務,還負責收集情報、補充干糧。3人有驚無險地通過一道道日寇封鎖線,于5月上旬渡過黃河,進入陜西境內。
在翻越一座高墚時,王政柱托著把羅健推上山頂后,腳下的土疙瘩突然裂開,滾下了溝底。看見王政柱撐著半邊身子坐在地上,滿頭大汗,痛苦難當,羅健趕緊幫他脫下棉襖。羅健的手從米袋上擦過,感覺就跟碰到石頭一般。面對羅健的疑問,王政柱才將這袋黃金背后的故事告訴羅健和汪秀田。
5月17日,羅健一行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抵達延安,成功完成任務。羅健和王政柱通過送黃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半個月后,他們在王家坪中央軍委小禮堂里,舉辦了簡樸的婚禮。這段故事后被八一電影制片廠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成電影《金身將軍王政柱》。
解放戰爭時期,羅健任西北野戰兵團兼西北軍區司令部機要秘書。此后又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和海軍青島基地子弟學校等單位工作,并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獨立功勛榮譽章等。
2014年10月21日,羅健在解放軍總醫院病逝,享年91歲。彌留之際,羅健已認不出守在床邊的子女,卻一遍遍呼喊:“朱彭左”——那是她在八路軍總部收發電報時最熟悉的代號,也是她一生最亮的坐標。記者 沈前程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