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碭山縣葛集鎮,提起許迪,人們總會豎起大拇指。作為兒媳,她尊敬和孝順公婆,一家人互敬互愛、和諧相處;作為母親,她注重培育和傳承良好的家風,培養孩子從小就具有愛心、責任心;作為教師,她愛崗敬業,任勞任怨,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子女,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作為“巾幗志愿者”,她勤勞聰慧,想方設法利用自身優勢幫助農民解決困難,以直播帶貨的方式為鄉親們架起致富橋。許迪家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小家大愛”的文明真諦,讓愛與力量的微光匯聚成照亮人心的星河,今年榮獲“全國文明家庭”稱號。
10余年來,許迪和公婆相處的每一天都充滿著理解與包容。有人好奇一家人為何從沒有紅過臉,許迪的答案樸素又真誠:“二老心疼我工作忙,我惦記二老身體弱,人心換人心嘛。”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許迪始終堅持“德育為先”。她常對女兒說:“做人比讀書更重要,心里裝著別人,腳下才會有路。”每天出門前,她會和女兒一起檢查垃圾袋是否做好分類;遇到鄰居長輩,她會拉著女兒主動問好。在這樣的言傳身教下,善良與文明的種子在孩子心里悄悄發芽,“善良、禮貌、擔當”的優良家風也在點滴生活中得到傳承。
把家的溫暖帶到校園,是許迪作為一名教師的堅守。2017年9月,許迪以優異成績考入鄉村特崗教師隊伍,來到碭山縣葛集鎮豆集學校學區李安小學教書。剛進校時,許迪就發現農村孩子大部分都跟隨老人在家生活,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小小年齡眼里總帶著一絲孤單,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們缺母愛,我就多給點愛。”除了授課、輔導作業等日常工作,她經常利用午休時間,陪孩子一起觀看有教育意義的電影,帶孩子們一起學黨史,引導孩子懷著感恩的心,珍惜當下,好好學習。她還利用課余時間帶孩子們出去踏青,并為他們拍下視頻和照片,讓他們感受生活的美好。
為了讓在外地打工的家長“看得見”孩子成長,許迪建了個班級微信群,每天把孩子們讀書、做游戲的視頻發進去。“小宇今天主動幫同學擦桌子啦”“妞妞的作文被當成范文了”……一條條帶著溫度的消息,讓家長們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她還經常利用周末家訪,踩著泥濘的小路走進每個孩子家,和爺爺奶奶拉家常、聊教育。在她的努力下,班里的孩子變得開朗自信,孩子們都親昵地稱呼她“媽媽老師”。
除了教書育人,許迪還有另一個身份——巾幗志愿者。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碭山梨滯銷,果農們看著滿倉庫的果子愁眉不展。許迪得知后,主動請纓走進“巾幗直播間”,幫助果農銷售碭山酥梨共14萬斤。之后,她還積極參加縣婦聯和殘聯舉辦的直播培訓公益活動,為全縣熱心直播的果農授課,幫助他們掌握電商銷售技巧,讓他們不出門便可以把水果銷出去。
面對大家的贊譽,許迪質樸地說:“我一家的日子過好了不算什么,把老人照顧好,把孩子教育成材,把學生帶好,幫鄉親們做點實事,心里才踏實。”十年間,這個普通的家庭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日復一日的堅守,把“孝老愛親”“立德樹人”“大愛無疆”的美德,演繹成了最生動的模樣,也讓文明的種子在尋常歲月里悄然生長,傳遞給身邊更多人。■ 記者 錢景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本網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57—3909502
舉報郵箱:zgfxnews@163.com
版權所有:拂曉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點信息未經允許不得復制或鏡像
地址:宿州市紡織路拂曉報社 郵編: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