蹚出一條具有宿州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當前,全省高質量發展正邁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省委著眼安徽發展全局提出“創新之問”,直指各地發展中“如何跳出老路徑、破解新難題”的核心課題。面對這一時代考題,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聚力創新破解發展難題的實施意見》,圍繞破題舉措、解題責任、答題期限,以做好“創新47問”大文章為方向,聚焦“該往哪走、該怎么干”,為我市破解發展瓶頸、探索跨越趕超之路劃定清晰路徑。
區域發展的差距,往往顯現于指標、根源于思維。不少地方在發展中陷入“守成困境”:有的依賴老經驗,把過去可行等同于現在可用,有的滿足于不好也不壞的現狀,缺乏爭先進位的動力;有的習慣于不推不動,對新鮮事物持封閉態度,白白錯失發展機遇。針對這類共性問題,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扛起使命、鼓足沖勁,堅決跳出“按部就班”的慣性思維、打破“走老路省心”的路徑依賴、摒棄“守著攤子就夠了”的守舊思想,努力成為懂政策、懂產業、懂創新的“多面手”。
手里握有資源卻難以轉化,是不少地方發展的“痛點”。作為農業大市,我市不乏優質農產品資源,碭山酥梨、蕭縣葡萄、符離集燒雞等都是響當當的土特產。但長期以來,我市農產品常常面臨“產得出、賣不上價”的難題;坐擁皇藏峪、大運河、奇石鐘馗等文旅資源,卻存在游客來了“逛一圈就走、留不下消費”的尷尬。游客停留時間短、消費層次淺,資源優勢未能有效轉化為經濟收益。
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在于以創新策略把“特色”做成“優勢”,把“優勢”變成“支撐”。要跳出“重生產、輕加工”的傳統模式,以工業化思維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聚焦科研育種、精深加工、品牌塑造等關鍵環節,實現從“田間”到“餐間”的價值躍遷。要堅持“吃住行游娛購物”全鏈條發力,以“沉浸式體驗”重構消費場景,通過非遺展演、夜游經濟、文化“IP”開發等方式,讓游客從“走馬觀花”變為“深度體驗”,集中力量打造叫得開、響當當的縣域“IP”,真正將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勝勢。
發展中的短板,既是“痛點”也是“潛力”;與先發地區的差距,既是“壓力”更是“動力”。我市要實現趕超,必須直面短板、精準發力。要堅持新舊一起抓,兩手都要硬,對建材家居、輕紡鞋服、造紙等傳統產業,深挖潛力搞升級,對低空經濟、寵物經濟、陽臺經濟等特色新興產業,集中力量促躍升,推動規模擴張與水平持續向好,全力以赴強工興產。要積極補齊營商環境之短,通過常態化開展“局長走流程”,深入一線排查企業辦事堵點;以“訪企入村”機制為抓手,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解決實際困難;以“新官理舊賬、辦事不求人”的誠信,讓企業感到有底、托底,真正把“軟環境”變成“硬支撐”。
市委六屆十次全會對“創新之問”的回應,立足實際、聚焦問題,將“發展方向”與“實踐路徑”相融合,把“破除困局”與“謀劃新篇”相結合。對宿州而言,答好“創新47問”,關鍵在于要立足本土實際找準發力點,盯著發展短板啃下“硬骨頭”,以“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把創新藍圖變成實打實的行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征程中積蓄動能、穩步前行,蹚出一條具有宿州特色的創新發展之路!
■ 權靜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開幕 09-22
-
2宿州市碭山縣醫療器械產業發展懇談會在合肥舉行 09-22
-
31-8月宿州市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1.5% 09-20
-
4
-
5楊軍接待信訪群眾 09-16
-
6楊軍調研省十六運場館建設工作 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