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體育外賣”裝上“安全閥”
用手機下單一份“外賣”,送來的不是熱騰騰的飯菜,而是一堂上門體育課——這種被稱為“體育外賣”的創新服務,憑借教練自帶器材、小區空地即練、時間靈活安排等優勢,在今年暑假迅速走紅,受到諸多家庭的青睞。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和中考體育分值的“加碼”,人們對運動健康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催生了龐大的體育培訓需求。然而,傳統的培訓模式常受限于固定場館、時間不靈活、往返不便及課程同質化等問題。“體育外賣”通過手機預約,由專業教練上門提供技能培訓、中考體育項目提分等個性化服務,精準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體育外賣”的優勢顯而易見:專業教練上門省去接送時間,定制化計劃提升訓練效率,熟悉的社區環境降低孩子適應成本。但是,小區水泥地練沖刺、公園躲避行人做折返跑——在這些缺乏專業減震的“臨時場地”訓練,行人車輛干擾會帶來潛在的危險。而且,教練是否具備專業資質與急救技能?器材是否經過安全認證?訓練方案是否適配孩子體質?一旦在非標準場地發生磕碰或運動損傷,平臺、教練、家長之間的責任如何界定?如此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明確。
當“教練帶著跳繩上門”成為社區新景觀時,需要各方形成合力,為這一新興業態裝上堅實的“安全閥”。政府部門應盡快出臺針對性管理辦法,明確平臺備案、機構資質、教練準入“硬杠杠”(如持專業資格證和急救證“雙證”上崗)、場地選擇“紅綠燈”及器材安全“負面清單”,還要借鑒校外培訓監管經驗,對違規行為依法查處;平臺不能做“甩手掌柜”,而是要嚴把審核關和服務關。建議制定統一服務標準與收費標準,明確課程內容、安全責任及退費機制,并嚴格核查教練資質背景、推行訓練全程錄像、暢通投訴渠道,確保問題可追溯;培訓機構要自律強內功,通過制定并執行統一服務規范、定期組織教練急救技能培訓、強化安全防護措施(如自備基礎急救包、便攜緩沖地墊)、建立教練“服務星級”與獎金掛鉤機制,提升授課過程的規范性與安全性。
總之,唯有筑牢安全防線,“體育外賣”才能真正讓人安心下單,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注入持久活力。
■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政府黨組會議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召開 08-19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