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生答卷有厚度更有溫度
今年以來,我市財政部門立足持續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精準落實保障標準,不斷加大在民生領域的財政投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據8月14日《拂曉報》)
民生福祉不僅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近年來,我市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滾動實施一批民生工程,全市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把一件件可感、可知、可及的實惠辦進百姓生活的日常,用“真金白銀”托起群眾幸福生活。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民生福祉早已不是“吃飽穿暖”的生存底線,正朝著美好生活的深層次需求發展,百姓期待有更便捷的醫療體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宜居的生活環境,更多元的就業選擇,更健全的養老服務體系。這些群眾期盼的事,就是黨委政府急需干的事。要圍繞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更好統籌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加大民生投入,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補齊民生保障短板,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答卷。
高質量發展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和能力的物質支撐。一方面要立足我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抓實項目謀劃和建設,堅定不移抓招商引資,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全力推動產業提質增效,不斷夯實財政收入根基。另一方面要持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更多資金投向民生領域,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要突出就業優先政策導向,大力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讓群眾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紅火。要精準對接群眾所思所盼,扎實開展安心托幼、放心家政、“15分鐘閱讀圈”等民生工程項目,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做好“一小一老”關愛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從小處著眼、從實處入手,把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辦成“幸福大事”,把群眾的“表情包”作為工作的“風向標”,以務實作風推動各項民生工作落地見效,讓幸福的底色更加濃厚、讓發展的溫度直抵人心。
■ 馬競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政府黨組會議暨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召開 08-19
-
2宿州市加大財政投入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08-14
-
3宿州市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08-13
-
4上半年宿州市交通運輸項目建設實現“雙過半” 08-12
-
5流動的史詩——新汴河⑩ |未來:生態與煙火的和鳴 08-11
-
6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總體穩定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