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研學游真正滋養孩子們成長
欣賞自然之美、感受文化魅力、體驗手作樂趣……在這個暑假里,不少家長選擇讓孩子參加研學游項目,通過“行走的課堂”增長見識、拓寬視野。一些旅行社、教育機構、培訓機構等紛紛推出相關產品,讓研學游的熱度持續升溫。
作為連接課堂與社會的創新教育形式,研學游的核心價值在于實現“寓教于游”。在特定場景中,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獲得知識、增強本領、培養品格。然而,隨著市場熱度的攀升,出現了部分研學項目偏離教育本質的現象。比如,內容缺乏系統性設計,僅以拍照留念為目標,導致“游而不學”;個別機構過度營銷甚至虛假宣傳,出現課程內容“貨不對板”的情況;通過短期活動迅速提升孩子的成績和技能,把研學變為“應試教育翻版”。
課程安排是研學旅游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在。當孩子們用舌尖品味方言的韻律、用手掌觸摸青銅器的紋路、用腳步丈量山川的高度時,學習往往就會變成有趣的探索之旅。推出研學游的機構,要保持教育初心,優化課程內容及執行流程。可結合地域特色設計研學主題,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讓孩子在自然與社會實踐中探索求知,避免景點打卡式游覽。同時,為每一個研學游項目配備專業的導師和專職安全員,在平衡“游”與“學”的同時,確保孩子們的安全。
研學不是換個地方上課,而是把世界變成沒有圍墻的教室。對于家長們來說,不能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而是要結合孩子的興趣選擇研學項目。可在報名前要求機構出示相關資質證明,提供完整的課程方案和研學旅游指導人員的背景資料,重點關注課程設計是否貼合孩子年齡和能力,能否通過實踐探究提升孩子的綜合素養,確保課程由專業人員設計和指導,避免孩子參與“走馬觀花”式的無效研學。在交費后,要留存合同、發票等憑證。
推動研學游回歸教育本質,還需相關部門構建“標準引領-資質審核-安全監管-聯合執法”的全鏈條治理體系。教育、文旅、市監、交通等部門要協同制定研學旅游產品、服務、營地、基地等標準,推廣合同示范文本,明確課程內容、師資資質、服務條款及安全責任,并依法查處無證經營、虛假宣傳等行為,規范推動研學游市場。
總之,當機構保持教育初心、家長放下功利期待、監管部門筑牢底線時,研學游便可真正成為滋養孩子們成長的“鮮活課堂”。
■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踏浪“出海”,宿州企業如何走出“國際范”? 07-22
-
2全市黨委和政府辦公室主任會議召開 07-19
-
3全市重點項目謀劃推進會召開 07-19
-
41-6月宿州市發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21.13億元 07-18
-
5別出“新材” 集鏈成群 07-15
-
6上半年宿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向上向好 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