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送清涼 “愛心冰箱”再續航
夏日炎炎,熱浪襲人,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蒸籠之中,稍微活動幾分鐘就會汗流浹背。因此,不少人選擇盡量少出門。然而,環衛工人、外賣騎手、交通警察等群體,需要迎接烈日的“烤”驗。隨著高溫的持續,各地街頭紛紛出現了“愛心冰箱”,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免費的解暑飲品,傳遞了社會的關愛與善意。
“愛心冰箱”為夏日帶來了絲絲的涼意,彰顯了城市的文明溫度。通過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免費冷飲、應急物資等幫助,不僅能夠傳遞社會關愛、體現人文關懷,而且能培養公眾的感恩意識與互助精神。2024年夏天,宿州市委社會工作部聯合團市委、市慈善總會及市公益順風車志愿者協會共同運營“愛心冰箱”項目,在宿城人流密集區設置7個固定補給站,由志愿者動態巡查確保供給。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愛心企業、普通市民紛紛匿名購買物資補貨、外賣員捐贈物資回饋的現象非常普遍,形成“取用——補充”的善意循環。可以說,在酷暑時節上線“愛心冰箱”,能夠在方寸之間聚集起大家散落各處的愛心,增強了愛的共鳴效應,擴大了愛的輻射范圍。
不過,“愛心冰箱”項目在推廣過程中可能會面臨多重挑戰。比如,物資依賴單一供應方(公益機構或愛心企業),公眾參與愛心捐贈的動力不足,持續性壓力較大;個別非急需人提前蹲守領取點,使用塑料袋大量取走飲品,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環衛工、快遞員等群體難以獲取資源;管理方的動態監測能力較弱,有時不能及時為冰箱補貨等等。從一些地方的實踐經驗來看,對于“愛心冰箱”在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可通過“志愿者巡查+流動送水隊”動態補給、鼓勵愛心企業認領站點、向市民開展宣傳教育等方式來解決。
小小的冰箱,可以在炎炎夏日里,匯聚起大大的社會正能量。通過政社協同、公眾參與及創新運營模式,各地“愛心冰箱”站點會越設越多,提供的解暑物資也會越來越豐富。除了設置“愛心冰箱”外,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設立免費涼茶供應點、免費冰水自取點等,為戶外勞動者送上濃濃的關愛。
每一瓶水的傳遞,都是愛心的接力。希望有更多的人存入愛心,并在有需要時收獲清涼。讓“愛心冰箱”成為愛的集散地和夏日的“清涼補給站”。
■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別出“新材” 集鏈成群 07-15
-
2上半年宿州市科技創新創業向上向好 07-11
-
31—6月宿州市累計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4.7億元 07-10
-
4黨建領航 紅薯飄香 07-09
-
5競逐“新賽道” 揚帆“新藍海” 07-08
-
61-5月宿州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超三成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