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維修刺客”破壞行業生態
日常生活中,上門維修是解決家庭維修問題的便捷途徑,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然而,有消費者反映,不少上門維修商家在平臺上以低價吸引顧客,維修完成后,實際價格可能翻倍。維修前,商家以“先看看情況”“用多少材料收多少錢”為由模糊報價,等維修后再找各種理由加價。(5月26日《人民日報》)
上門維修看似“雞毛蒜皮”,實則關乎老百姓的生活幸福。由于很多家庭上門維修問題事發突然,需要快速解決,消費者往往無暇比價或核實資質。這就讓一些不法人員鉆了空子,在上門維修時坐地起價、以次充好等。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的興起,不僅沒有改變維修行業的“小散亂”狀態,反而為漫天要價、逃避售后等行為提供了避風港。這種“維修刺客”的存在,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而且擾亂了市場秩序,必須進行整治。
其實,為了規范上門維修市場,早在2012年實施的《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就明令家電維修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不得有下列行為:虛列、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或內容;隱瞞、掩飾因維修服務導致用戶產品損毀的事實;虛報故障部件,故意替換性能正常的部件;冒用家電生產者商標或特約維修標識。同時還規定:主管部門對于違反本辦法的家電維修經營者可以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處3萬元以下罰款。
然而,有些消費者出于“怕麻煩”心理,在遭遇“維修刺客”時,選擇了自己默默認栽。部分消費者雖然向相關部門投訴,但平臺方與線下門店推諉扯皮,很難得到滿意的結果。如果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就必然會導致社會對整個維修行業失去信任。因此,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對違規商家進行嚴厲處罰,并通過向社會公布家電維修企業“白名單”、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等措施,盡快遏制市場亂象。
對于線上平臺來說,要對家電維修商戶進行嚴格審核和清理,確保商戶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借助數字化手段,分品類建立標準化服務流程,讓消費者清晰知曉此次維修有哪些流程、流程中項目分別應該花多少錢,以及影響定價的工時、材料等;經常開展相關培訓活動,以提升從業者素質、重塑行業誠信文化。
消費者在選擇維修服務時,要優先選擇品牌的官方售后或正規的維修平臺,注意核實商家的資質,避免通過小廣告等隨意聯系維修人員,還要在維修師傅上門服務時,留存維修憑證并拒絕私下轉賬,避免遭遇高價收費和虛假維修等陷阱。
■ 王云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06-03
-
2機聲隆隆響 顆粒盡歸倉 05-30
-
3宿州市一人三集體獲評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集體 05-30
-
41-4月份宿州經濟“成績單”出爐 05-29
-
5乘勢而上向“新”行 換道領跑成“汽”勢 05-28
-
61-4月宿州市住房公積金繳存規模持續增長 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