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直播“新農具”注入振興新動能
近日,在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場由泗縣縣委宣傳部、縣委網信辦主辦的“鄉約直播間,共筑振興夢”公益培訓,將150余名鎮村代表、自媒體人凝聚成一支“新農人”戰隊,在方寸屏幕間解鎖鄉村振興密碼。(5月21日《拂曉報》)
數字化發展浪潮下,鄉村直播間成為展示鄉村之美、銷售特色農產品、傳播鄉土文化的窗口。在直播間里,村民可以直接與觀眾對話,全面展示農產品的品質和特色,讓特色農產品走出“深閨”,將大自然的饋贈化作餐桌上滿滿的幸福。在直播間里,村民還可以向觀眾展示鄉村傳統節日慶典、民間手工藝制作過程以及農耕文化等,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鄉村文化的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近年來,各地積極搭乘互聯網發展的“快車”,瞄準鄉村直播這一賽道,讓“流量”變“銷量”、變“留量”,探索增收致富新渠道。在泗縣大莊鎮曙光村,果農們在老梨樹下支起環形補光燈,通過直播向觀眾推介梨膏、豆瓣醬等當地特色農產品。在碭山縣關帝廟鎮黃屯村,新農人組成的主播團隊在直播間推銷西瓜,吸引了大量網友下單。在埇橋區夾溝鎮鎮頭村,一場麥田鄉村音樂會的直播,引來10萬人觀看……直播打破了空間的限制和信息壁壘,有助于破解農產品銷售和鄉村旅游“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境,推動農業產業繁榮振興。
“村播”為農業農村的發展帶來機遇,但同時面臨一些問題。如人氣流量不足、內容同質化、直播人才短缺等等。如何讓“村播”“播”得更好、傳得更廣、效益更高,仍需下一番功夫。政府部門應強化支持和引導,一方面加大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改善網絡、交通、物流等條件,為直播創造良好的硬件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鄉村直播人才的培養,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提升主播的直播技巧、營銷能力,擴大直播影響力。
對于廣大農民群眾來說,要積極適應數字經濟發展新形勢,不斷提升自身的互聯網思維和創新意識,大膽嘗試,勇于探索,推動直播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創造出更多鄉村發展新模式、新業態。
■ 馬競
· 版權聲明 ·
①拂曉報社各媒體稿件和圖片,獨家授權拂曉新聞網發布,未經本網允許,不得轉載使用。獲授權轉載時務必注明來源及作者。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轉載的作品內容涉及您的版權或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本網聯系,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作相應處理。


推薦閱讀
-
1全市民政會議召開 05-28
-
2市重點物流項目獲中央專項資金支持 05-24
-
3
-
41—4月份宿州市進出口總值增速居全省第一 05-22
-
5宿州市700余萬畝小麥即將開鐮收割 05-22
-
6楊軍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 05-21